❶ 金美翎的藝術人生
除了平時忙碌的學習和自由媒體工作之外,金美翎還是一位美國芝加哥時尚圈裡小有名氣的模特、瑜伽愛好者和舞蹈愛好者。
從3歲開始學習中國民族舞蹈,是當時班上最小的舞蹈學員,老師為黃振福(曾是演員白靜的舞蹈老師)。8歲開始因學業而停修舞蹈。15歲移居到美國之後又開始展開學習拉丁舞、嘻哈舞和尊巴舞蹈。舞蹈是金美翎生平最大愛好之一。
因為從小練習過舞蹈,培養過氣質,並且保持著一定的柔韌度,對於金美翎來說,做一些高難度的瑜伽動作也是舉手之勞了。她的很多瑜伽圖片在網上有被各大網站轉載過,曾經還在貓撲、8090模特網站 、MOKO模特網站和其它的瑜伽網站上獲得了很高的點擊率。 從小就被別人喊「丑」的金美翎,怎樣都沒有想到如今會成為一名美國芝加哥小有名氣的模特。在2012年夏天搬到美國芝加哥市後,機遇越來越多,很多時裝設計師和商業部門也找她拍一些宣傳廣告。
2013年9月在美國芝加哥導演Nathyn Masters的電影《The Perfect Letter》 中飾演了一女鬼的角色,並入駐了IMDB(國際電影資料網)的網站檔案中。這是金美翎平生出演的第一部電影。2013年12月,金美翎又在美國導演Nathyn Masters的動作懸疑電影《Crisis Function(危機函數)》中飾演Lunatik Sweetie,已入駐IMDB(國際電影資料網)的網站檔案中,已於2014年1月18日上映。
雖然她在Olivet Nazarene宗教學校學了兩年的電視視頻後期製作,但在2012年秋天轉學轉到Columbia學院後,便開始了新聞傳媒專業的學習。平時愛好後期設計圖片和剪輯視頻的她,也為她的學業和事業開啟了一道門。2014年5月30日,金美翎自編自導自演的勵志微電影《「翎」下22度——Under The Spotlight(譯名:聚光燈下)》正式殺青。
2015年底,美翎傳媒工作室又推出了一部原創美式情景喜劇《芝城那點事兒(Chop Chop!)》,於2015年8月2日發布了預告片 ,預計將於2016年開播。據金美翎透露,該劇講述四位年輕人在美國芝加哥的生活趣事,她本人將親自出演劇中一名同性戀(拉拉)角色。
【采訪特色】
與故事情節和角色互動並讓大家近距離了解所報道的事件。她喜歡「扮演」各種角色融入活動中。在動漫展中做記者,就穿成一些COSPLAY一樣,每次都穿著惹火的打扮;在車展或車賽中做記者,著裝就比較酷炫或者嫵媚性感;在時事新聞報道中,就穿得很端莊正統;在糖果展覽會紀實報道中就穿糖果系可愛外套……
【大膽主義】
她的目標:柳岩的性感加上楊瀾的感性綜合類型的媒體公眾人物。她的媒體路線宗旨就是想從一個不同的視角為大家展示真實的美國社會。
開放社會造就了開放的氛圍――「裸體的人呢?我需要一些裸體的人在我的文章里!」如果要是讓其他中國女記者去這種「裸體聚會」活動采訪的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和裸體美國人或者裸體日本人合影放到網上寫紀實文章的。對,當時金美翎整整花了13個小時的時間在追蹤報道此次活動―― 2013年世界裸體自行車遊行組織活動芝加哥站。為了能夠通過「赤裸裸」的話題滲透內在的含義,金美翎在紀實文中明確表示出:不要把裸體跟性混為一談。這背後深藏一個讓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吸引的不光是環保支持者,更是無數的新時代改革者。
冒著生命危險做紀實報道――「一定要帶我去美國芝加哥最危險的地方。」當金美翎跟蹤紀實報道美國芝加哥民間保安Guardian Angels 「守護天使」的時候,夜間與民警出行在芝加哥最危險地區的時候,兩名青少年不幸死在毒販的槍眼底下。當時,金美翎及其它民警就在幾十米遠的火車站口。
互動並發掘羞澀的角色和動態――「來,把我們的中國國旗和同性戀彩虹旗交叉到一起,創造友誼和平世界!」當然,如今在中國,同性戀文化還是會遭到很多人的歧視,更不用說要看兩個中國男人「入洞房」。為了能夠讓更多感到困惑或者強迫被「隱藏」自己「身份」和「性取向」的中國人能夠勇敢站起來,金美翎在網上也做了很多同性戀活動和教育的相關報道。
眾所周知,出汗可以帶走體表毒素,而在高溫中練習瑜伽更能減少受傷的幾率,消除全身的緊張感,所以就有了「高溫瑜伽」。那麼,有了高溫瑜珈,為什麼低溫瑜伽就不能問世?2013年初,金美翎的低溫雪景瑜伽照片迅速在各大網站轉載。「雙腳立刻凍住沒有直覺,很難在「冰雪地」上平衡站立。然而,這就是生活中的挑戰,在刺激中培養氣質。」 天堂清澈般的Enigma音樂慢慢把你拉進內心的神秘園,探索心底那塊從來沒有觸碰過的一面,感受來自入靜冥想和疏解心神的深度觸覺,心胸開闊,怡然自得,讓人忘卻來自外界的壓力和煩惱,從而領略來自自然界中的萬象之美。
❷ 校園文化節經典宣傳海報圖片
文化的相互作用影響著人的發展,建設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校園文化節的宣傳海報可以鼓勵跟大的學生參與到校園文化節中去,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文化節經典宣傳海報圖片,希望你會喜歡!
1、和諧文化,藝術校園.
2、立中國風,樹民族韻.
3、潑一抹墨色,國風脈脈.調幾聲弦音,民韻悠悠.
4、藝術校園,藝術人生.
5、有藝術的世界更美好.
6、民族風韻,共展乾坤,舞出藝術,唱出國風.
7、用藝術點綴我們的生活,讓文化豐富我們的心靈.
8、風采藝術節,展現新舞台.
9、美麗的藝術出於你美麗的心靈.
10、藝術源於生活,藝術點亮生活.
11、文化是藝術的搖籃,藝術是文化的體現.
12、邁向精彩藝術人生,綻放校園文化魅力.
13、放飛你我夢想,展示你我風采;學校的光輝,讓我們來閃爍吧!
14、校園大舞台,大家一起來;師生共參與,展我新風采。
15、文藝大舞台歡迎你到來,文藝大舞台展我新風采;
16、我們愛藝術,懂得欣賞;我們懂藝術,積極爭取;我們演藝術,超越自我。
17、藝術大舞台,大家一起來,勁歌加熱舞,展現新自我,
18、用藝術點亮人生,用行動實現夢想。
19、展示才藝的舞台,完善自我的機會。
❸ 以「藝術人生」為話題,求作文素材
作為一個藝術家,所要具備的條件有: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和空間想像能力,最重要的是,還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這樣的藝術家的作品,怕會是最能打動人的吧!
大家所知道的江蘇省蘇州地區的周庄,原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農村人家,只是因為畫家陳逸飛周庄寫生的一幅作品《雙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轟動,頓時周庄的知名度享譽海內外,直至使周庄變成了旅遊勝地,為周庄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陳逸飛先生有力地推動了藝術的發展,為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工作作出了貢獻,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藝術價值意義。
還有點關於齊白石大師的
白石老人晚年有詩回憶少時鄉村生活:「村書掛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他那時是個半文盲,要讀唐詩甚為不易,首先要打破記誦生字這一關,他的方法是把書頁裁開,在每行詩的下端空處,將生字、難字以同音字註上音。
白石先生的詩作歷年積累不少,刊有《老萍詩草》(1919年)、《白石詩草》(1925年)、《蜀游雜記》(1936年)……等十餘種。他的詩作和畫作一樣,來自於生活與悟性,當然書本的基礎也有漸進的積累,但更多是一種天然的觀察和敏悟。試看:
《山妻》
山妻笑我負平生,世亂身衰重遠行;
年少厭聞難再得,葡萄陰下紡紗聲。
《不倒翁》
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
將汝忽然來打碎,通身何處有心肝?
《風味》
滿丘芋艿暮秋涼,當得貧家谷一倉;
到老莫嫌風味薄,自煨牛糞火爐香。
這些詩作的境界多為來自農村生活的敏感出發,純粹原生態的取景和表述。至於社會性的作品如《不倒翁》,則指斥丑類,妙不可言,令人會心一笑。
白石老人論畫談藝,往往和人生的道理結合在一起,總結畫理、闡發人生,發人深思。譬如,「不教一日閑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作畫在於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余畫小雞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余有友人嘗謂曰:『吾欲畫菜,苦不得君畫之似,何也?』余曰:『通身無蔬筍氣,但苦於欲似余,何能到!』」
新中國成立以後,除出版了大量《齊白石畫集》、《齊白石作品集》等合集、選集外,文字類的作品也有諸如《齊白石詩捲尺牘》、《齊白石詩集》、《齊白石談藝錄》等著述一版再版,深受讀者歡迎。
勤儉本色和生活逸事
黃永玉《比我老的老頭》幾年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至今重印兩次,很受讀者歡迎。他這部書多為第一手資料,其中記述齊白石先生屢有精彩之筆。
一件事情是李可染帶黃永玉去齊白石家做客,老人拿月餅招待,但這月餅,可不希望你吃,那上面都有蛛網了,上缺一角,不知何時被冒失的客人吃掉了。這是老人的規矩,禮數的形式,當不得真。
另一趣事是老人的鑰匙。他身上掛著一串鑰匙,家裡大小櫃子的鎖鑰都由他掌管。「用一長皮條穿在一起,大概能有一尺多長,結在腰帶上再用小鎖鎖住皮條和腰帶,生怕一串鑰匙脫落了,因為長年都帶在身上,他的鑰匙磨搓得極光亮,跟銀色一般;他屋裡所有的什物箱櫃,都被整整齊齊地壘起來放在一起,用鎖鎖好,甚至一箱一櫃用了好幾把鎖……」
至於白石老人午睡的房間,更是他的禁地,大床橫亘,置於門邊,為的是防止熟睡時他人偷入。他的畫室只有他極其信任的心腹學生才可以自由進出,他人不得入內。
這些逸事令人覺得老先生很「摳門」,也很可愛,其造成此種行為方式的原因,在於童年生活的困苦、艱辛,困厄留下了陰影,不免影響到成年的行為,齊白石的作品,現在萬金難求,但在他橫跨三個朝代的生命歷程中,大半生都與貧窮困苦相伴,五十五歲前一直替人畫像刻印,只能勉強糊口,直到八十歲以後才有所好轉。另在日本攻佔北京前夕,不少銀行倒閉,白石老人辛苦半生的積蓄悉數化為烏有,生活來源倏然斷絕,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抗戰勝利後,法幣狂跌,官僚商人上午一箱一箱鈔票送過來求畫,下午就變成廢紙。他標出「一尺十萬」的潤格,幾天之後就發現十萬元連紙錢都買不回來,只好掛出了「暫停收件」的告白。這從心理學上是解釋得通的,有因必有果,所以,他的「摳門」也不難理解了。
女弟子出類拔萃
白石老人既號稱弟子三千,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女弟子,跟他學畫,成就斐然。不少人社會知名度極高,如孫誦昭、劉淑度、胡絜青、楊秀珍、郭秀儀、吳瑞臻、新鳳霞、郁風……
劉淑度畢業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國文系,畢業後曾給著名學者鄭振鐸當助手,她是有名的金石大家,齊白石贊揚她「已成女子篆刻家先驅」。胡絜青是老舍夫人,1950年正式拜師齊白石,深得老人器重,頗得真傳,花卉、翎毛、草蟲等或寫意或工筆時有佳作。郭秀儀是著名愛國將領黃琪翔的夫人,她於2006年秋去世,活了96歲,壽命比白石老人還長,她於解放初期師從齊白石,她的畫深得齊派精髓而不失自己的創意。新鳳霞是吳祖光夫人,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她和老人情同父女,她筆下的壽桃、牡丹、菊花、梅花……清新淡雅,有一種不飾雕琢的拙趣。
黃永玉先生序新鳳霞《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文中,第一句話就是:「新鳳霞真漂亮!」據黃永玉先生記載,吳祖光、新鳳霞舉行家宴,邀請白石老人參加,那年,他已92歲高齡,由他的看護人武則萱大姐陪護而來。到後老人目不轉睛地打量新鳳霞,武大姐就提醒他:「你總盯著別人幹啥?」,不料老人不高興了,大聲宣布:「我這么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我就要看!」一時傳為佳話,也可見老人的率性和童真了。
運筆如椽 出神入化
齊白石畫作大氣淋漓,小處也處理得一絲不苟,精密微妙。胡適在《齊白石年譜》序言中說:「但用大刀闊斧的人也須要拿得起綉花針的本領」,這本來是說史學的訓練,但拿來狀寫畫家的境界,也可融會貫通。
白石老人的藝術世界博大精深,僅以常人樂道的例子而言,他畫的樹葉,葉脈、細莖,還有蜻蜓的翅膀等等,較照相更為細微,至於草蟲的結構,極其注重質感的表現,蜻蜓、蟬、蜂類甚至蝗蟲的翅膀畫得很透明,蝴蝶和蛾子的翅膀則顯得通體通氣透亮,有一觸即掉的質感。蜻蜓的細部,翅膀、身軀、眼睛乃至六隻足都非常清晰,透明的翅膀上脈絡歷歷可辨,翅膀梢還有四條小黑絲……絲毫不下於照片的逼真,跟拓印的實物一樣,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議。此境老人雖自謙為「小技」,但要達到創造性的境界,則難以上青天。筆墨的功力和趣味,將藝術的形式美,推倒登峰造極的地步。這種造詣,獨步中國近現代畫壇,均為其拿手的絕活,後人實在難以逾越。
就以名滿天下的畫蝦而言:「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他將觀察藝術對象的結構和自然規律,用神乎其技的筆墨表現出來,這是非他莫屬的個性化藝術語言,即使同行,也至難掌握,所以老人不無自負地說道:「余之畫蝦,臨摹之人約數十輩,縱得形似不能生活,因心目中無蝦也。」已到他人無法臨摹復制的地步,這是何等的功力。
這種功夫,是罕見的硬功,非有積年的磨礪、高明的悟性,斷難達到。這又要還原到他當年雕花木工的刻苦磨礪了。有論者指出:「盡管在形和神的關繫上,齊白石繼承了中國繪畫的藝術精神,但是他以一種平民化的語言改變了以往畫論中過於哲學化的表述方式,完成了文人畫走向平民化的過渡。」就是對他的個性化藝術語言的定位。他馳騁其中,目游神馳,精騖八極,那一種自由的內涵風神,真的是「無異脫階下之囚」,又好象在沖決羅網,觀之讀之,端的是放縱想像力的黃金時刻。
湖南畫風的野逸風味
白石老人深得湖湘文化的精髓,那即是「野蠻其體魄」的原創風味,帶有鄉間的淳樸,藝術原創的獨辟蹊徑,以及活潑生動帶一種蠻力的藝術生機。
民國初年的時候,上海、北京、江浙等文化發達之地,已然形成國畫藝術的各種流派。但在湖南一地,自齊白石已降,才真正堪稱湘派藝術的形成。
湖南自從出了齊白石之後,像黃永玉、黃永厚等,有一批稱為湘軍的畫家,這些畫家都有近似的特徵,包括像齊白石當年以不拘一格的風格領銜畫壇高峰,深具湖湘地方特色,筆墨野逸霸悍,胸有成竹的氣息在大山的輝映下抒發出來。
在前兩年於湘潭舉辦的齊白石藝術節上,當地專家提議,應把黃永玉與齊白石並稱作「齊黃」,黃永玉也是湖南籍具有傳奇色彩的畫家,國畫理論家陳履生認為,黃永玉是一個充滿話題的藝術家,是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藝術家,湖南對他的重視還不夠,應該把他和齊白石並稱「齊黃」來研究。對此黃永玉笑言:「我覺得很荒唐。我怎麼能跟齊白石比呢?不夠格。我這不是謙虛。以前在美國有個女作家寫我,說黃永玉可不謙虛,但是求實。我覺得這話說得好。你要說我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好,這可以;但以前說『齊黃』是指齊白石和黃賓虹,現在縮小到湖南這個地界內,把我和齊白石並稱,這令我很不安。」
雖然如此,但若說最能銜接齊白石藝術元素的湖南籍畫家,還是要算今已近九十高齡的黃永玉、黃永厚兄弟,他們堅持「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要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善讀書」,這和齊白石的理念大有關聯。在黃氏家族湖南鳳凰老宅,花棟雕梁,青磚黑瓦,氣象極為渾穆端肅,飽蘸大自然風月聲光之美。從這里出去的子弟,讓人油然想起潘裕昆先生在長沙私宅的楹聯:門有驊騮開道路,座看鷹隼出風塵。
齊白石作為我國近現代的一代宗師,從一個木匠出身的畫師,一躍而成為近代藝術界的巨擘,人稱他的「弟子三千」,李苦禪與李可染先後師從一代國畫巨擘齊白石老人,成為「大匠之門」的兩翹楚。齊派弟子李可染、李苦禪、王雪濤,崔子范,齊良遲、陳大羽、婁師白、許麟廬、盧光照、田世光、俞致貞、釋瑞光、李立……等等,均名震一時,當中不少長居京城,有的已和湖湘文化關聯不多,但他們一個個抱荊山之玉,懷靈蛇之珠,以蓬勃的創造精神為齊派藝術拓展出瑰麗動人的藝術空間。
齊白石簡介:
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齊白石簡介>>
❹ 劉亦菲去過藝術人生嗎
去過了,就是16還是17號錄制的,具體什麼時間播還不清楚,同時近期還錄制了魯豫有約,愛說電影,首席夜話等訪談節目,劉亦菲貼吧都有相關報道和圖片,下面是亦菲他們參加藝術人生的圖,希望採納!
❺ 中野良子的藝術人生
2004年7月,中野良子做客中央電視台的《藝術人生》節目,打開記憶的閘門,中野良子為我們講述了很多故事背後的故事。把鏡頭從電影拉回到現場,歲月的變遷沖淡了青春的氣息,從前少女的飄逸長發變成了典雅的發髻,清秀的面龐多了歲月的痕跡,一襲粉紅裙裝、一絲掠過的笑靨,依舊可愛,只是鏡頭和現實的時空跨越刺激著我們的神經:28年已經流轉。
28年後重新看到自己的影片,中野良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隨著音樂的節拍一起舞動:「在這里又看到了這些場面,對於我來說,非常的不可思議,這是在國外,不是嗎?它讓我重新回到了28年前的拍攝現場,有很多記憶又重新浮現。」 12月31日深圳衛視美好年華跨年演唱會 丁建華一頭短發,一身古典的紅黑相間的唐裝,中國女性的干練和典雅韻致自然呈現。中野良子一身粉紅套裙,發髻高盤於腦後,時尚而講究,典型的日本女人的裝扮,一低頭,一抿嘴,溫柔自然流露。中野良子稍長,兩人對對方的穿著相互贊賞。丁建華說,姐姐的身材保持的真好,只是自己日漸發福,和從前變了模樣。中野說沒有關系,並適時地教起這位中國妹妹打高爾夫做運動等進行減肥的途徑。
更多的差異其實來自觀念之中。中野說,照顧家庭是自己的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丁建華說,結婚構建家庭僅僅是因為愛孩子的緣由。 就是這樣的想法,她去了西雙版納看到了那裡的疾苦,到過南京栽下了和平之樹,並在秦皇島建造了中野良子小學……已經升入初中的中野良子小學的學生和老師來到了現場,向中野表達了感激之情。那一刻,中野如同母親一般幸福和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