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小說 > 古代小說對於美女的稱呼

古代小說對於美女的稱呼

發布時間:2022-11-08 05:04:46

A. 古代美女還有什麼稱呼

①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紅粉青蛾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
②以玉代美女:
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③以蛾代美女: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等。
④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即美好;「嬌」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愛」的內涵;「麗」、「俠」、「冶」、「嬌」、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們連用或交叉使用,則進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⑤用含「妖」的詞語代美女:
妖,古稱一切反常怪異的事物或現象,或指裝束、神態不正派。此處作媚、艷麗之意。以含「妖」的詞語代美女的有妖嬈、妖女、妖姬、妖艷、妖冶等。
⑥用含「姝」的詞語代美女:
「姝」,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字林》註:「姝,好貌也。」以含「姝」的詞語代美女的有姝麗、名姝、明姝、姝好、姝子、妍姝等。
⑦用仙女、人名或植物名代美女:
「有多少天仙玉女。」古時常用仙女或貌美的女子名泛指美女。「爭如我解語花?」古時常用植物尤其是用花代稱美女。如稱美女為「名花」,美女有了婆家或意中人曰「名花有主」。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稱社交場合中活躍美麗的女子為「交際花」,稱學校中最漂亮的姑娘為「校花」,稱以美貌作擺設,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女子為「花瓶」,都是取了「花」的相似點或引申義。
⑧用「誇張」的手法稱極品美女:
古時極言美女俏麗的近於「誇張」修辭格的別稱有「花魁」、「尤物」、「上色」、「殊色」、「絕色」、 「國色」、「驚鴻」、「絕代佳人」、「傾國」、「傾城」等。

B. 中國古代對美女的稱呼有哪些

古代對女子的稱呼「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麻煩採納,謝謝!

C. 寫小說中,求女子的稱呼

古代對女子的稱呼&古代年齡稱謂&古代年歲的別稱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
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於女子。

D. 古代對女性的稱呼有哪些

1、「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3、「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4、「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妻子的稱呼:小君、細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內子:從前丈夫對別人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室人:多數是對別人妻子的稱呼;拙荊、山荊:源出「荊釵布裙」,本是指東漢梁鴻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飾,後人用作妻之謙詞。

荊妻、刑室:表示自謙,貧寒之意;發室:原配妻子;繼室、續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關系,故將妻歿再取稱為「續弦」;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側室、偏房、室、副妻等均為小老婆。

(4)古代小說對於美女的稱呼擴展閱讀: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E. 女子古代稱呼

女人古代稱呼包括:女士、女流、女郎、巾幗、女史、裙釵、淑女、紅顏、掃眉才女、不櫛進士、冶葉倡條、軟玉溫香、道旁苦李、小家碧玉、羅敷、無鹽、蕭娘、嬋娟、嬌娃、花魁、麗人、玉人、佼人、青娥等。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紅顏:年青的,美麗的女子。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羅敷: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無鹽: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

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蕭娘:女子的泛稱。南朝以後,詩中多代指男子所戀女子。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F. 中國古代對美女的稱呼有哪些


碧玉、嬋娟、蛾眉、粉黛、紅粉、紅袖、紅妝、花嬌、娥嬌、嬌姿、嬌姝、驚鴻、佳人、麗人、美姬、青娥、傾國、傾城、姝麗、仙子、玉人、玉面、玉女、玉兒、玉娥、玉嬌、玉姝、玉真、玉妃、妖女等等。

G. 長的好看的女生都稱為「美女」,古人是如何稱呼她們的

古代對美女的稱呼很多,朝代不同,稱呼也不同。

後來又有「淑女」之稱,是指善良溫柔的美女。《詩經》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此,關於「淑女」的叫法,主要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較多。《詩經·大雅·既醉》有一句「釐爾女士,從以孫子」,出現了「女士」稱呼。唐朝時人們眼中的女士是有士人行徑的美女。後來「女士」就漸漸變成對有知識有涵養美女的尊稱,「女士」的稱呼也延續至今。唐詩中有「閨女」指稱年輕美女,也就是閨閣待嫁的美女。這種稱呼在明朝和清朝也有此稱呼。現在「閨女」一詞成為我國北方農村對女兒一種通稱。

宋元時叫法最多。宋朝時對美女的稱呼出現了「小姐」一詞。在宋代書籍中「小姐」是指富婢,後來就泛指官伎女人,也有資料稱,這種叫法是對地位低且貧賤的女人稱呼。這一叫法在貴族士大夫家庭的女人中最初叫的很不。但宋朝稱呼「小姐」也出現過兩層意思,男人娶的姬妾也稱為「小姐」。宋朝時官伎很發達,既有女樂活動的教坊,還伎藝演出勾欄。這里成朝宋朝官員和文人雅士消遣的地方,他們在這里與才藝俱佳女人喝酒唱詩,這些女人也稱「小姐」,但不是尊稱。洪邁在《夷堅己志·傅九林小姐》寫到:「好狎游,常為倡家營辦生業,遂與散樂林小姐綢繆。」這里所說林小姐就是宋朝有才藝的官伎。

H. 古代對女孩的雅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來,文學作品中對美女的詠頌就是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就像今天我們稱美女為「美眉」、「靚妹」一樣,在中國古代詩詞曲賦 中,作者筆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這種借代手法的運用,既避免了詞語的直露和重復,也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練性,從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鮮活生 動、美麗多姿。

古代女子的雅稱,彰顯漢語之美
一、以服飾、化妝品代美女

「紅粉青蛾映楚 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前人對於美女的代稱,首先是從服飾、化妝品著眼的。因此「紅袖」、「紅裙」、「金釵」、「紅粉」、「粉黛」、「紅顏」、「紅妝」 等,在古代詩詞曲賦中都是女子的代稱。「釵」是婦女固定頭發用的兩股簪,「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的顏料,類乎現在的眉筆,「紅粉」則是胭脂和鉛 粉,這些都是女子的案頭必備之物品,用以代稱女子順理成章。「紅妝」則是從「裙」、「釵」等具體的服飾到束妝完畢,以整體的盛妝代稱女子。

紅袖

「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唐·白居易《對酒吟》)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倚江樓。」(唐·杜牧《南陵道中》)

「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唐·韓偓《邊上看獵贈元戎》)

「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清·席佩蘭《壽簡齋先生》)

紅袂

即紅袖。

「清歌且罷唱,紅袂亦停舞。」(白居易《秦中吟·五弦》)

「卧思陳事暗消魂。羅衣濕,紅袂有啼痕。」(前蜀·韋庄《小重山》)

「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北宋·蘇轍《記歲首鄉俗寄子瞻·踏青》)

翠袖

「翠袖年年寒食淚。為伊牽惹愁無際。」(北宋·王采《蝶戀花》)

「紅樓桂酒新開,曾攜翠袖同來。」(北宋·晏幾道《清平樂》)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南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琵琶馬上再三彈,翠袖朝啼關塞寒。」(明·何景明《明妃引》)

紅翠

「紅翠」為「紅衣翠袖」或「紅巾翠袖」的省稱。

「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北宋·柳永《鶴沖天》)

「紅翠斗為長袖舞。香檀拍過驚鴻翥。」(北宋·張先《蝶戀花》)

紅裙

「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萬楚《五日觀妓》)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唐·韓愈《醉贈張秘書》)

「歌喚紅裙,酒招青旆。」(南宋·高觀國《踏莎行》)

金釵

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詞不同,它偏重於特指歌舞之妓,且常與「珠履」並稱。

「競鬥草、金釵笑爭賭。」(柳永《夜半樂》)

「珠履金釵常滿座,問誰人、得似張公子。」(南宋·劉克庄《賀新郎》)

「珠履三千,金釵十二,朝承恩暮賜死。」(元·汪元亨[雙調]《沉醉東風·歸田》)

紅粉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唐·李商隱《馬嵬》)

「偶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稀。」(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

「愁眉蹙損愁腸碎。紅粉佳人傷別袂。」(北宋·陳襲善《漁家傲》)

粉黛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綺綉張筵,粉黛爭妍。」(北宋·賀鑄《綺筵張》)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清·孔尚任《桃花扇》)

紅顏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清·吳偉業《圓圓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重籠坐到明。」(白居易《後宮詞》)

「比擬紅顏多薄命,更不如今還有。」(清·顧貞觀《賀新郎》)

紅妝

「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唐·李白《江夏行》)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北宋·蘇軾《海棠》)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清·吳偉業《圓圓曲》)

二、以玉代美女

「美者顏如玉。」原指佳人美貌如玉,以後逐漸用來指代美人。以玉比作美女,一般說來,是取玉石的珍貴、晶瑩、雅潔之意。如「玉顏」、「玉人」、「玉奴」、「玉兒」、「玉姝」、「玉容」、「紅玉」等。

顏如玉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南朝梁·蕭統《古詩十九首之十二》)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勸學歌》)

玉顏

「貌豐盈以庄姝兮,苞溫潤之玉顏。」(戰國楚·宋玉《神女賦》)

「曾共玉顏橋上別,不知消息到今朝。」(白居易《板橋路》)

「咫尺玉顏,和淚鎖春閨。」(北宋·秦觀《江城子》)

「早是君心難恃,恨不玉顏先悴。」(清·鄭文焯《謁金門》)

玉人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唐·元稹《明月三五夜》)

「玉兔玉人歌里出,白雲誰似莫相和。」(唐·賈島《登田中丞高亭》)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南宋·謝枋得《蠶婦吟》)

璧人

即玉人。

「公坊名場失意,也該有個鍾情的璧人,來彌補他的缺陷。」(清·金天翮/曾樸 《孽海花》第四回)

玉奴

「真態香生誰畫得?玉奴纖手嗅梅花。」(北宋·蘇軾《四時詞》)

「樓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鸞笙。」(元·薩都剌《送友人之金陵》)

「呼酒謾撥清愁,玉奴頻勸,兩臉添春色。」(明·陶宗儀《念奴嬌·九日有感次韻》)

玉兒

「喚起玉兒嬌睡覺,半山殘月南枝曉。」(北宋·毛滂《蝶戀花·戊寅秋寒秀亭觀梅》)

「秋氣著人衣,斗帳玉兒生暈。」(南宋·石孝友《如夢令》)

玉娥

「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語含情。水調何人吹笛聲。」(南唐·馮延巳《採桑子》)

玉嬌

「載酒春情,吹簫夜約,猶憶玉嬌香臉。」(南宋·高觀國《齊天樂》)

玉姝

「名推顏柳題金塔,飲自燕秦索玉姝。」(唐·黃滔《成名後呈同年》)

「玉姝眉黛翠連娟,弄翰閑題小碧箋。」(南宋·陸游《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雞初鳴時夢與數女仙遇賦二絕句》之一)

玉容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長恨歌》)

「遍請玉容歌白雪,高燒紅蠟照朱衣。」(唐·方干《陪李郎中夜宴》)

玉面

「織成屏風金屈膝,朱唇玉面燈前出」(南朝梁·簡文帝《烏棲曲》)

「玉面耶溪女,青蛾紅粉妝。」(李白《浣紗石上女》)

「玉面珠璫坐錦車,蟠雲作髻兩分梳。」(清·徐柯《過平原有見》)

紅玉

即紅色的玉石。《西京雜記》:「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女弟昭儀不能及也;但昭儀弱骨豐肌,尤工笑語,二人並色如紅玉。」「趙後」指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昭儀」指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色如紅玉」是形容其膚色健康而溫潤。

「被郎嗔罰琉璃盞,酒入四肢紅玉軟。」。(唐·施肩吾《夜宴曲》)

「涼簟鋪斑竹,鴛枕並紅玉。」(五代·和凝《麥秀兩岐》)

「膩香紅玉茜羅輕,深院晚堂人靜,理銀箏。」(後晉·毛熙震《南歌子》)

「鳴禽破夢,雲偏目蹙。起來香腮褪紅玉。」(辛棄疾《東坡引》)

三、以蛾代美女

「螓 首蛾眉,巧笑倩兮。」「蛾」、「娥」通用,本義指蠶蛾,因其觸角又長又細又彎,故用來形容女子的眉毛,後來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又因為古代女子常用「黛」 這種青黑色的顏料來畫眉,因而「翠娥」、「青蛾」也隨之成為美貌女子的代稱。以「蛾」作比的有「蛾眉」、「嬌娥」、「翠娥」、「青蛾、「黛蛾」、「雙蛾」 等。

蛾眉

「初上鳳皇墀,此鏡照蛾眉。言照長相守,不照長相思。」(南朝梁·高爽《詠鏡》)

「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唐·高適《塞下曲》)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白居易《王昭君》)

「赤腳未安芳斛穩,娥眉早把橘枝來。」(辛棄疾《添字浣溪沙》)

嬌娥

即「嬌蛾」、「蛾眉」。

「幸因今日,得睹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敦煌曲子詞·雲遙集雜曲集子》)

「斜髻嬌娥夜卧遲,梨花風靜鳥棲枝。」(明·唐寅《美人對月》)

「綉戶珠簾,時露嬌娥半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我的兩個嬌兒呀,兩枝花,未嫁嬌娥,比不上賠錢貨。」(清·蔣士銓《桂林霜·烈殉》)

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暉,美人更唱舞羅衣。」(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紅燭台前出翠娥,海沙鋪局巧相和。」(唐·張籍《美人宮棋》)

「翠娥南陌簇簇,躡影紅陰,緩移嬌步。」(柳永《夜半樂》)

「金帶系袍回禁署,翠娥持燭侍吟窗。」(宋·梅堯臣《謝永叔答述舊之作和禹玉》)

「多少遊人看翠娥,船歸羞和采蓮歌。」(清·孫枝蔚《采蓮歌》)

青蛾

「紅粉青蛾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花前每被青蛾問,何事重來只一人。」(杜牧《重登科》)

「爐中百和添香獸,簾外青蛾回舞袖。」(北宋·晏殊《玉樓春》)

黛蛾

「黛蛾陳二八,珠履列三千。」(唐·溫庭筠《感舊陳情獻淮南李僕射》)

雙蛾

即女子的雙眉,也借指美女。

「三千雙蛾獻歌笑,撾鍾考鼓宮殿傾,萬姓聚舞歌太平。」(李白《春日行》)

「瑤台傾巧笑。玉杯殞雙蛾。」(唐·陳子昂《感遇》詩之十二)

「雙蛾解佩啼相送,五馬鳴珂笑卻回。」(白居易《酬劉和州戲贈》)

古代女子的雅稱,彰顯漢語之美
四、用表示「美好」的形容詞代美女

1、用含有「佳」「麗」「嬌」「淑」等的詞語代美女

「佳」即美好;「嬌」既有「柔嫩」意,更有「美好可愛」的內涵;「麗」、「俠」、「冶」、「嬌」、 「佼」等都是美好之意;若它們連用或交叉使用,則進一步突出、加重了「美好」。

美人

「美人既醉,朱顏酡些。」(戰國楚·宋玉《招魂》)

「厚賂珠玉,娛以美人。」(戰國《六韜·文伐》)

「美人二八顏如花,泣向春風畏花落。」(唐·顧況《悲歌》)

「吳國若教丞相在,越王空送美人來!」(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三)

佳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古詩十九首》)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

「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踏飛龍。」(蘇軾《虢國夫人夜遊圖》)

「右壁箇佳人舉止輕盈,臉兒說不得的搶。」(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佳麗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白居易《長恨歌》)

「楊柳映春江,江南轉佳麗。」(唐·崔國輔《題豫章館》)

「佳麗新妝罷,含笑折芳叢。」(梁·鮑泉《詠嗇薇》)

「寵佳麗,算九衢紅粉難比。」(柳永《尉遲杯》)

佳俠

即佳麗,美人。

「佳俠函光,隕朱榮兮。」(班固《漢書·外戚傳》)

麗人

「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三國魏·曹植《洛神賦》)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杜甫《麗人行》)

「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唐·韋應物《橫吹曲辭·長安道》)

嬌艾

「艾」是美好的意思,「嬌艾」是指年輕美麗的女子。

「受千人笑罵,積了些金帛,娶了些嬌艾。」(孔尚任《桃花扇·逃難》)

嬌冶

原指艷麗、妖媚,後指美女。

「綠林此日逢嬌冶,紅粉如今遇險危。」(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嬌姿

「展轉自尋思,定要娶嬌姿。」(元·無名氏《玉清庵錯送鴛鴦被》第二折)

「三般兒寄語嬌姿。昏迷著無明無夜,凄涼得半生半死。團圓是何日何時。」(元·湯式《湘妃引·有所贈》)

嬌娃

既指美人又指少女。

「宮館貯嬌娃,當時意太誇。」(唐·劉禹錫《館娃宮》)

「上客長謠追楚些,嬌娃短舞看胡旋,崇桃積李自年年。」(南宋·李壁《浣溪沙》)

「可憐我這沒照覷的嬌娃,早唬的來手兒腳兒軟剌答。」(《玉清庵錯送鴛鴦被》第二折)

嬌娘

「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生作唐字。」(唐·李賀《唐兒歌》)

「收拾草鞋行遠路,安排包裹送嬌娘」。(元·高明《琵琶記·尋夫》)

「這嬌娘恰便似嫦離月殿,神女出巫峽。」(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

嬌姝

「娘子莫是東鄰幼女,北舍嬌姝,表情盪漾,游戲於茲。」(明·朱有燉《風月牡丹仙》第一折)

「這的是艷晶晶霓裳曲里嬌姝,裊亭亭翠盤掌上輕軀。」(清·洪升《長生殿·神訴》)

嬌媚

「斗室中,莫暢襟懷;隨喜處,易親嬌媚。」(清·李漁《

I. 在古代,有哪些稱呼美女的方式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來,文學作品中對美女的詠頌就是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就像今天我們稱美女為「女神」、「美眉」、「靚妹」一樣,在中國古代詩詞曲賦中,作者筆下的「美女」大多另有所代。這種借代手法的運用,既避免了詞語的直露和重復,也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新奇性、凝練性,從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多姿多彩。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清吳偉業《圓圓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重籠坐到明。」(白居易《後宮詞》)「比擬紅顏多薄命,更不如今還有。」(清顧貞觀《賀新郎》)原指驚飛的鴻雁,比喻美人體態輕盈,後作美女的代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南宋陸游《沈園》)「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唐李商隱《北齊》)「綉簾高卷傾城出,燈前瀲灧橫波溢。」(蘇軾《菩薩蠻》)「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三載羈囚,歸把傾城相借,得報吳?。」(明梁辰魚《浣紗記家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綺綉張筵,粉黛爭妍。」(北宋賀鑄《綺筵張》)「當年粉黛,何處笙簫?」(清孔尚任《桃花扇》)「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古詩十九首》)「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佳人自?玉花驄,翩如驚燕踏飛龍。」(蘇軾《虢國夫人夜遊圖》)「右壁?佳人舉止輕盈,臉兒說不得的搶。」(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初上鳳皇墀,此鏡照蛾眉。言照長相守,不照長相思。」(南朝梁高爽《詠鏡》)「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唐高適《塞下曲》)「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白居易《王昭君》)「赤腳未安芳斛穩,娥眉早把橘枝來。」(辛棄疾《添字浣溪沙》)【沐陽說】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呢?

J. 中國古代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女士:

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孔穎達的解釋是「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女性有男性的品德、胸襟和才華,可能相當於現在說的女漢子、女紳士。

2、女流:

《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巴金《家》三二:「家裡只有我一個女流,你表弟年紀又小。」

3、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相關記錄:不知木蘭是女郎。(譯文: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南北朝:佚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4、巾幗:

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裙衩:

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裙釵,舊稱女子為「裙釵」或「金釵」。唐代白居易《酬牛思黯》詩中用「金釵十二行」借指女子排列眾多。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小說對於美女的稱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3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6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4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3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28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2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4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4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28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3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