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華白海豚在船頭歡快沖浪,你對這種動物了解多少
中華白海豚是鯨類的海豚科,是寬吻海豚和虎鯨的近親,甚至在1997年還被列為香港回歸我們祖國的吉祥物作為一個吉祥物。
在香港最老的海豚有33歲了,記得在成都海洋館有一隻黑色的寬吻海豚,已經活了20多歲了。是拿來作為表演用的,現在的話應該已經退休了,在海洋館養老作為觀賞性。
中華白海豚也是屬於我們的國家保護動物,因為這類海豚也很不多了,和它們的大熊貓和金絲猴是一樣的級別,是它們非常珍貴的一個物種。如果大家以後出去遊玩,有幸在海洋中看到它們的話,不要驚慌,不要嚇到它們,用手機記錄它們的美好。
⑵ 大連長海縣海域現中華白海豚,你對這種生物了解多少
近日在大連長海縣的四塊石灣海域,忽然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在水中嬉戲,只見它時而躍出水面,時而鑽入水底,樣子十分討人喜愛,多名百姓和攝影師現場觀賞並拍攝了照片。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和出現在東南部沿海地區,這次能夠出現在北方大連海域還是比較罕見的,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種生物。
生存前景不容樂觀作為受國家大力保護的瀕危動物,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前景不容樂觀。目前中華白海豚大多分布在東南沿海,總數大約為6000頭,大的種群分為5個,其中香港附近海域的種群最大,達到2500頭;廈門海域的種群最小隻有80頭。據目前的形勢估計,這些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每年都在下降,下降趨勢大約為2.46%,所以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真是刻不容緩,這就需要我們人類持續減少對海洋的污染,保護好海洋環境。
⑶ 中華白海豚在船頭沖浪被拍,這個場景有多令人治癒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特有的海豚,它們一般活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它們模樣很可愛,被人們稱為美人魚,或是海上大熊貓。近年來,中華白海豚經常被網友拍到,在鏡頭中它們活潑快活,讓人心生歡喜。這不,這群小傢伙被網友拍到在一艘船的船頭上沖浪,讓人非常治癒,它們或是互相嬉戲,或是快樂翻滾,讓很多網友感到很暖心。具體情況跟著我來看看吧。
一、事件的發生這件事情發生在珠江口西部的江門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採用無人機拍攝,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群白海豚在船頭嬉戲遊玩,它們時而翻滾,時而躍出海面,時而喜歡嬉戲,讓人感受到它們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根據專家介紹,白海豚這樣的做法是為了節省體力,他們可以利用船頭的波浪,不用擺動自己的尾鰭就可以游得很自在。同時專家也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的一種嬉戲表現。
看了這么多,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不妨留言討論一下吧。
⑷ 罕見!6隻粉紅色中華白海豚現身湛江灣,白海豚為何會是粉色的
不管是在深海還是在海洋館,大家都能看到很可愛的“海豚”。
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大約於1000萬年前的中新世進化而成,目前大多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里,偶爾會出現於淡水之中。每種海豚的長度從1.2到9.5米,重量也是從40千克到10噸不等,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中國沿海已知有18種海豚。
海豚是在水面換氣的海洋動物,海豚的每一次換氣可在水下維持二三十分鍾。人們經常能在海上看到海豚從水面上躍出,這是因為海豚在換氣。
海豚的種類目前在地球上也是有非常多種的。在全球共有60多種,是屬於體型較小的鯨類,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海豚也是喜歡過“集體”生活,少則幾條,多則達到幾百條。
其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海豚叫“中華白海豚”。在中國的最早的發現紀錄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字叫“白海豚”,但是剛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身體是深灰色,年輕的會變成灰色,成年後就變成粉紅色了。目前中華白海豚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但常見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⑸ 廣東雷州灣現30隻中華白海豚,中華白海豚是種什麼樣的動物
中華白海豚,又稱粉紅海豚,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雖然名為「白海豚」,但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青時呈灰色,成年後則呈粉紅色。其實它們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與調節體溫有關。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常見於中國東海,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以上的講解就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 萬事如意。記得點贊和轉發哦,用您發財的小手多多關注下吧!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⑹ 中華白海豚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它們的現狀如何
中華白海豚是海豚科駝海豚屬的一種。又稱華白豚(就是簡稱啦= =)、印太平洋駝海豚。俗名有海豬、粉紅海豚、媽祖魚等等,一般都是漁民給的稱呼。白海豚被稱為白海豚的原因,正是由於其體色因地區和年齡變異比較大,幼體灰色,成體全身粉紅色或者乳白色,頭部、體側、鰭肢還有尾鰭會遍布灰色斑點。
白海豚一般有多大呢?平時吃什麼?
白海豚成體體長可以達到2.5米,體重225公斤左右,大概有將近5個我那麼重吧!初生體體長1~1.1米。白海豚的繁殖盛期在5~6月份左右,每次只產一胎。白海豚的食物主要就是魚類。
白海豚的生態習性?
白海豚一般是不集結成大群的,一般單獨或數頭一起游動。一般的海豚與鯨類都喜歡棲息在較深海域,而白海豚多棲息在沿岸及河口一帶,因此,白海豚活動易受各種人類活動的影響。白海豚性格其實很活潑,喜歡躍出水面,常跟隨船隻游泳。母白海豚對幼崽的保護與關愛程度很高(這就是K選擇生活史對策生物的特點之一)。
中華白海豚在我國目前的分布如何?
中國白海豚不連續地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沿岸水域,而在中國水域,白海豚主要包括5個種群, 分別分布在珠江口(包括香港)、九龍江口(廈門水域)、廣西北部灣沿岸水域、廣東雷州灣水域和台灣西海岸。
然而,白海豚這幾個主要種群的數量差別卻很大,數量最多的種群發現於珠江口,估計在1000頭左右。
至於廣西北部灣的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於欽州三娘灣。目前數量約穩定在140頭左右[1]。
而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的種群數量至少有30頭,不會超過200頭。只是根據其體色對比,不同於臨近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其是否為一獨立的地理種群,以及與大陸沿岸本種的種群關系尚待進一步調查研究[2]。
目前除了親自出海觀測, 我們珍稀動物保護中心的同事們還會通過咨詢、發放問卷的形式對福建、廣東、廣西沿海捕魚的漁民進行調查,以獲得更可靠全面的數據。
廈門島周邊的中華白海豚現狀如何?
廈門島周邊的白海豚種群,個體數量目前不足100隻,平時生活受到人為活動的干擾特別大。由於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和廈門大橋的阻隔,現在廈門島周邊的白海豚已經被分割成了東西兩個社群。白海豚自身有躲避人為活動的習慣,所以兩個社群的生活范圍都離大橋遠遠的。東部社群分布在大小嶝島一帶,較為保守,不輕易擴大活動范圍,而西部社群會通過西海域偶爾游到東部社群這邊來找它們玩。
聽我們同事說起一件比較心酸的事情,以往在廣東湛江口外出
⑺ 白海豚是什麼物種,它和白鯨該如何區分
首先來說,白海豚和白鯨在提醒上就有巨大的差別。鯨魚可以說是海洋中最大的生物了,白鯨屬於鯨的一種,體型自然也不會下,白海豚的體型相對白鯨來說肯定是會小很多的。
剛出生時的中華白海豚體長約1米,這時的中華白海豚非常的嬌弱,需要媽媽把他們托出水面以及細心的呵護,一般來說,哺乳期要8~20個月不等。母子倆的警惕性非常的強,因此小海豚容易受到驚嚇而吃不上奶。在野外,小海豚的成活率是非常小的。中華白海豚一般在10~11歲達到成年,他們的壽命一般可以達到40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體長可以達到2.7米,體重在180~250公斤之間。
但是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現狀已經岌岌可危,所以說,我們要加強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為這種生物的生存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
⑻ 近十頭中華白海豚在廣東南澳現身,這種動物為何珍貴
今年恰逢“雙節”合璧,在我國南澳島,獨特的地理位置、純天然的海島風光吸引了大批遊客趁著國慶假期前來旅遊。而此時,身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白海豚也想要加入這歡樂的氣氛中——近十隻中華白海豚在廣東南澳地區現身,流暢優雅的身姿在海浪中時隱時現,引得數批遊客紛紛拍照留念,欣賞這可愛活潑的場景。
動物保護從經濟騰飛開始,我國就著力於生態環境的建設。每一年,世界上都有物種在滅絕。有些甚至小時候我們還在書上看到過介紹,長大了發現就已經成為了歷史,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多樣性的必要條件,保護動物,從珍惜和保護水域開始做起!
⑼ 中華白海豚為什麼會被譽為「水上大熊貓」
中華白海豚,學名為Sousa chinensis。同其他鯨和海豚一樣,中華白海豚也是哺乳動物,擁有哺乳動物共同的特點:恆溫,用肺呼吸,胎生,幼兒哺乳。
最早的有史料記載的中華白海豚是在唐朝被發現的。雖然這種可愛的海豚名字里有一個“白”字,但實際上,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一般深灰色,再長大一點就會呈現灰色,成年的中華白海豚一般則呈現粉紅色。
中華白海豚一般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水上大熊貓”的美稱。
繁衍中華白海豚的壽命一般為30~40年,常年都可以進行交配,妊娠期和人類差不多,通常是10~11個月,每胎產下一隻幼仔。
每年的六七月份,白海豚會在水中完成交配,然後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產下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