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比較霸氣的古代將軍頭像
網路搜索,三國演義之。。。打上人名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知道人名,我給您提供一些: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夏侯敦和夏侯淵,甘寧,呂布,等等。
另外,還可以搜索西楚霸王項羽,也是很帥氣,霸道的。
謝謝。
② 百歲開國將軍都有誰
百歲開國將軍:呂正操蕭克陳銳霆陳波孫毅曹廣化童陸生魏天祿吳西閻捷三
③ 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哪些
截止2019年6月份,健在的開國將軍有姜鍾、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
1、姜鍾
姜鍾,原名姜心登。四川省平昌縣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六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原總參謀部三部部長。
截至2019年1月,在世開國將帥僅剩14人,姜鍾是其中之一。
2、楊永松
楊永松,漢族,廣東大埔縣人,1919年7月出生。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紅12軍101團文書、紅一軍團3師3團收發、2師政治部技術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師直政處教育幹事、師政治部秘書、師直政處教育股長、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秘書長、教導2旅5團政治處主任。
1944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任抗大總校秘書科科長。解放戰爭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秘書長、第四野戰軍戰車師政委。
建國後,歷任華北軍區裝甲兵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工程兵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截至2019年1月,在世開國將帥僅剩14人,楊永松是其中之一。
3、鄒衍
鄒衍(191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中國共產黨黨員。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崇賢鄉霞光村人。
歷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4、詹大南
詹大南,1915年4月18日生,生於安徽省金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曾任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第28軍直屬隊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二次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1月隨紅25軍長征。到陝北後,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戰役。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5、黎光
黎光(19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三十一軍特務營排長。
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冀中軍區營、團長,晉察冀區軍副旅長,華北軍區旅長,第二十兵團師長。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平津戰役。
195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回國後,歷任炮兵副軍長,師長,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主任,軍區司令部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黎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詹大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鄒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永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姜鍾
④ 至今到底有多少位百歲開國將軍
按照中國傳統,截止目前,開國將帥中已經有57位「百歲將軍」:
1、吳西少將(1900.10.6—2005.7.21)享年105歲,原海軍後勤部副政委,我國第一位百歲開國將軍。但檔案記載是1903年出生,即使這樣也享壽102周歲。
2、童陸生少將(1901.1.3—2001.2.27)享年102歲,原軍事圖書館館長。
3、呂正操上將(1904.1.4—2009.10.13)享年106歲,原鐵道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目前為止最長壽的將軍,也是最後一位去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4、孫 毅中將(1904.5.12—2003.7.4)享年100虛歲,原總參顧問。
5、曹廣化少將(1905.1.13—2004.4.21)享年100虛歲,原中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
6、閻捷三少將(1905.12.1-2006.1.29)享年102歲,原後勤學院政治委員。
7、陳銳霆少將 (1906.11.10—2010.6.13) 享年105歲,原炮兵副司令員。
8、肖 克上將(1907.7.14—2008.10.24)享年102歲,歷任紅六軍團軍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四野參謀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9、李懋之少將(1907.12.25—2009.2.11)享年103歲,原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
10、魏天祿少將 (1908.2.16—2011.5.21)享年104歲,原海軍工程兵政委。
11、陳 波少將(1908.12.20—2009.12.3)享年102歲,二炮後勤部原顧問,獨臂將軍。
12、阮賢榜少將 (1909—2011.4)享年103歲,長期擔任華東各省的軍區副司令員。
13、王兆相少將(1909.10.16—2009.6.3)享年101歲,原軍委工程兵顧問。
14、張 瑞少將 (1909.3—健在)原總參軍務部副部長,現已104歲,為目前健在的最長壽將軍。
15、湯光恢少將 (1909-2008.3.4) 享年100虛歲,原江西軍區顧問。
16、李丕功少將(1910.2.16—健在)原江蘇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
17、阿沛•阿旺晉美中將(1910.2—2009.12)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享年100歲。
18、胡定千少將(1910.3.15—2011.2)享年101歲,原江西軍區副司令員。
19、羅元發中將(1910.11—2010.5.10)享年101歲,原雁北支隊政治委員、第六軍首任軍長。 20、譚佑銘少將(1910.12—健在)曾任20軍政委、解放軍報總編。
21、方 強中將(1911.1.26—2012.2.8) 享年102歲,原海軍副司令員。
22、曾思玉中將(1911.2.2—2012.12.31)原64軍首任軍長、武漢軍區和濟南軍區司令員。
23、王茂全少將(1911.2.22—健在)原河北軍區副司令員。
24、孔慶德中將(1911.3.4—2010.9.29)享年100歲,原58軍首任軍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
25、方 震少將(1911—健在)原二軍大副政委。
26、殷國洪少將(1911—健在)原海軍炮兵學校校長。
27、熊兆仁少將(1912.2.2—健在)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
28、陳茂輝少將(1912.8.22—健在)原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
29、高先貴少將(1912.10.14—健在)原廣州軍區後勤部顧問。
30、裴周玉少將(1912.12) ,再過一個多月就迎來百歲壽誕,原69軍政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
31、方國安少將(1913.1-2011.05.08)湖南平江人,原廣東軍區副政委,虛歲100歲。
32、吳瑞山少將(1913.5-2012.10.24),原武漢軍區副司令員,享年100歲。
33、王 曉少將(1913-2013.3.11)山西定襄人,海軍後勤部原部長,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享年100歲。
34、江鴻海 (1913) 原湖北軍區副政委。湖北麻城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時任四野第46軍136師政治部主任。
35、張力雄 (1913) 原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二野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
36、曹中南 (1914—2014.2.7) 享年100歲,原天津警備區政委。河北景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
(註:以下將軍在寫此博文時仍健在)
37、張震(1914)湖南平江人。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三野參謀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今年是老將軍百歲華誕。
38、王貴德(1914)原鐵道兵副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解放時任18兵團61軍182師政委。
39、詹大南 (1914) 原27軍軍長,蘭州、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金寨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時任華北軍區第209師長。
40、廖鼎琳 (1914) 原炮兵學院政委。江西吉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河北軍區定縣軍分區司令員。
41、黎 光 (1914) 原68軍軍長、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20兵團66軍198師師長。
42、曾 美 (1914) 原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江西尋烏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20兵團67軍參謀長、196師長。
43、魏國運 (1914) 原空軍政治學校校長兼政委。湖北監利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44、李孔亮(1914)河北高陽人,沈陽軍區後勤部顧問。
45、塗通今(1914)原總後衛生部副部長。福建長汀人,我軍三位「博士將軍」之一。
46、李中權 (1915) 原南京軍區空軍第一副司令員、第二政治委員。四川達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8任東北野戰軍九縱政委,1949年46軍政委。
47、鄒 衍 (1915) 原沈陽軍區副政委。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四野47軍160師政治委員。
48、 張秀龍 (1915) 原浙江省軍區、湖北省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湖北仙桃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49、胡繼成 (1915) 曾任42軍軍長,原成都軍區副政委。安徽金寨人,1931年入伍;1949年任42軍126師師長。
50、鍾炳昌 (1915) 曾任67軍政委,原中科院副秘書長。江西興國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8年任66軍197師政委。
51、賈若瑜 (1915) 原軍事學院副院長。四川合江人,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膠東軍區司令員。
52、雷 欽 (1915) 原64軍190師政委。福建上杭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53、劉自雙(1915)原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四川巴中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時任河南軍區警備第二旅副旅長。
54、汪運祖(1915)原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湖北紅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時任華東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
55、胡立信(1915)原南空政治部主任。河南新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56、顧 鴻(1915)原南京工程兵學校校長。安徽廬江人,1936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57、顏文斌(1915—2014.4.1)享年100虛歲。原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江西永新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⑤ 跪求美美的古代漫畫將軍圖~\(≧▽≦)/~
⑥ 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哪些
自1955年至1965年間,共授予或晉升10名 元帥、10名 大將、57名上將、177名 中將和1360名少將。
當年的1614名 到今天只剩下最後30名少將:
一、1955開國少將
(共806人,健在12人)
開國將軍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開國將帥共1614人,而狹義的開國將帥則不包括遲至1964年才晉升的少將,1955年授少將無論如何都是無可爭議的開國將軍。195555開國少將幾乎成了「百歲將軍」的搖籃。他們是:
方槐(1917)原空軍第2軍軍長。江西於都人,原名賴芳槐(曾用名賴世祿),1932年參加工農紅軍;1949年任軍委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
任榮(1917)曾任38軍政委、成都軍區和武漢軍區副政委,出任過西藏自治區第一書記。四川蒼溪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時任遼東軍區171師政治委員。系中共中央第11屆中央委員,第10屆、12屆中央候補委員。
劉中華(1917)原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校長。山東文登人,1932年入黨,1937年入伍;解放時任三野9兵團30軍政治部主任。
李布德
(1919) 原山西省軍區政委。四川營山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20兵團67軍199師政治委員。
楊永松 (1918)
原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廣東大埔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四野戰車師政委。
鄒衍(1915)
原沈陽軍區副政委。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四野47軍160師政治委員。
鍾炳昌 (1915)
曾任67軍政委,原中科院副秘書長。江西興國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8年任66軍197師政委。
詹大南 (1914)
原27軍軍長,蘭州、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安徽金寨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時任華北軍區第209師長。
熊兆仁 (1912)
原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福建永定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時任皖南軍區副司令員。
黎光(1914)
原68軍軍長、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四川南部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20兵團66軍198師師長。
向守志(1917)原15軍44師師長。南京軍區原司令員,1917年出生於宣漢,祖籍湖北麻城,抗美援朝認中國人民志願軍44師師長,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
李耀文(1918)原名張錫坤,出生於山東榮成,曾任海軍政委,海軍上將。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
在以上開國將軍中,熊兆仁從軍最早,1929年即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而李耀文遲至抗日時才入伍,但解放時已經擔任野戰軍政委職務,比起其它將軍的職務更高。在解放前擔任野戰軍高級指揮員的戰將有李耀文(三野26軍政委)、向守志(44師師長)、黎光(198師師長)、詹大南(第209師師長)。
二、1961年授銜少將
(當年晉升少將218人,健在7人)
孫干卿
(1919) 原昆明軍區參謀長。山東淄博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時任四野43軍128師383團團長、師參謀長。
楊思祿 (1917)
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江西於都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時任二野直屬教導隊2師師長。
張力雄 (1913)
原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建上杭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49年任二野特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
胡煒(1920)原副總參謀長兼軍委辦公廳主任。河南新蔡人,1937年參加抗日。第九、十屆中央候補委員,1977年被解除職務。
姜鍾(1919)
原總參三部部長。四川平昌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殷國洪 (1911)
原海軍炮兵學校校長。湖北紅安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魏國運 (1914)
原空軍政治學校校長兼政委。湖北監利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註:1962年、1963年兩批授銜少將16人,無人健在。
三、1964年授銜少將
(共320人,健在11人)
64開國少將中,有一些是身經百戰的資歷很老的老紅軍,比如方震「大革命」時期就參加農民協會,幾乎是「國寶」級。有些是抗戰以後才參加革命的(以山東籍為多),1955年授銜時大多為大校,甚至是上校,能躋身開國將軍行列是十分榮幸的。目前地位最高的是1988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劉振華,王扶之將軍則是所有開國將軍中最年輕的,「百歲將軍」有5位。
劉振華(1921)山東泰安人,原沈陽、北京軍區政委,12、13屆中央委員,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
王扶之(1923)原烏魯木齊軍區副司令員。別名王碩,陝西延安人,1935年參加工農紅軍,解放時系四野39軍115師343團團長。開國將軍中最年輕的少將。
文擊(1918)原炮兵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原名劉樹棠,河北霸縣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解放時任四野炮兵一師副師長。
方震(1911)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政委。江西弋陽人,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解放時任華北軍區運輸部分部部長。
楊斯德(1921)原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山東滕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9年任3野34軍100師副政政治委員。
張中如(1919)原總參二部部長。山西原平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
張玉華(1916)原武漢軍區、南京軍區副政委。山東文登人,1937年入伍。系11屆中央委員。
張志勇(1916)原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湖北紅安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陳紹昆(1921)原沈陽軍區副政委,冶金工業部部長。江蘇宿遷人,1939年參加八路軍。
高先貴(1912)原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安徽六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塗通今(1914)原總後衛生部副部長。福建長汀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我軍三位「博士將軍」之一,健在的唯一「博士將軍」。
⑦ 黎光將軍逝世,享年106歲,目前健在的開國將軍有哪些
我國開國少將一共有10人:1955年授予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1961年授予楊思祿,張力雄,1964年授予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一共十人為我國開國少將!目前健在的只有鄒衍、詹大南、楊永松,塗通今,王扶之,文擊。
黎光--脾氣暴躁,的鐵血將軍黎光,1914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一職。黎光的脾氣暴躁是軍隊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因為脾氣暴躁,也造就了他勇猛精進果敢的作戰風格。
所有的這些不管是否還健在的少將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她們是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份子,中國的今天,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她們每一個人的努力,離不開她們每一個人在戰火硝煙中拋頭顱灑熱血的艱苦奮斗!今天黎光將軍隕落,是我國歷史見證者的遺憾,為此深感痛惜!
⑧ 至今仍健在的5位開國將軍,最年輕的100歲,最年長的已經110歲
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當金戈鐵馬的歲月,只能在電視劇里重溫,這就意味著老兵們開始慢慢凋零。
1955年的大授銜,距今已67年,絕大多數開國將帥們早已遠去,現如今只有五人健在,最年輕的都100歲了,年紀最大的已經110歲了。
我們來介紹一下人健在的5位開國將帥。
第1位就是張力雄少將。
張力雄少將出生在福建貧寒農家,他們家卻始終在溫飽線上下掙扎。
直到有一天,參加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之後,張力雄才明白:不建立一個屬於民眾的政權,他們再吃苦耐勞都無法改變飢寒交迫的現狀!
1931年,年僅18歲的張立雄成了黨員。1932年,紅軍來到了張力雄的老家徵兵,張力雄第1個報名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從此拉開了他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
張力雄是新兵,卻是一個老黨員,他憑借著作戰積極勇敢,只用了兩年時間,就當上團政治部主任,他有好幾次命懸一線,死神都與他貼身而過。
第1次是湘江戰役。第5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紅軍不得不戰略轉移,由此拉開了偉大的長征的序幕。
在長征中第一場惡戰,便是強渡湘江(出來八萬人,湘江一戰剩下5萬)。由於李德指揮,紅軍幾乎把根據地的壇壇罐罐都背在了身上,極大影響了紅軍的速度。
使得在湘江戰役中擔任紅軍後衛工作的紅五軍團帶來了極大損耗,而張力雄將軍所在的紅34師是紅五軍團的後衛部隊,可以說是紅軍中後衛的後衛,戰斗之慘烈,基本上九死一生。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面對裝備火力上占盡優勢的敵軍紅五軍團的和紅34師為了保護大部隊順利過江,像釘子一樣牢牢的釘在陣地上。
在這場鋼鐵與鋼鐵的意志的交戰中,紅34師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部隊建制被打殘,幾乎全軍覆沒。
他們的師長陳樹湘同志負傷被俘後,在擔架上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
34師損失慘重,只有包括張力雄在內的幾個人突出了重圍,追上了主力部隊!
第2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是在西征中——這是很多人心中永遠的痛
張將軍參加了高台血戰。1937年西路軍攻佔高台之後,占據此處的軍閥,馬家軍立即調動大批人馬向我軍反撲,馬家軍是一支以宗族宗教為紐帶的封建軍隊,部隊里的士兵世世代代為軍官效力。可以說他們的眼裡只有主子,鄉土意識極為的濃厚,軍隊極其的殘忍。
馬家軍人數幾倍與我,紅五軍雖浴血奮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幾乎全軍覆沒。張力雄身負重傷,幸虧得到了群眾的救治才與死神擦肩而過。
可以說在土地革命時期,張力雄幾乎經歷了紅軍 歷史 上最為慘烈的幾場戰斗,這些經歷成為了他軍事生涯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淮海戰役,中原突圍等大戰。1955年被授予了大校的軍銜,並於1961年晉升少將。
退休之後的張將軍也沒有閑著,甚至在2019年10年,已經106歲的張將軍還在奮力疾呼助力武術入奧。
第2位,中國神經外科之父塗通今將軍。
老將軍和張將軍是福建老鄉。略有不同的是張將軍是無敵戰將,而塗通今將軍是手術台上的拿破崙。
他1932年加入紅軍,由於有文化,被分到了衛生隊工作。由於工作出色,很快他被推薦至衛生學校深造……老將軍成為了一名軍醫。
在經歷了煉獄般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後,塗通今將軍進入中國醫科大學學習,擔任延安和平醫院主治醫生,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變,在這里他完成了一名普通醫生到外科醫生的轉變。
戰爭年代,外科醫生的條件非常的艱苦,缺醫少葯是常態,就算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之下,塗通今全力幫助戰友減輕痛苦。
在這期間他逐漸成為我軍中醫療衛生,能獨當一面的台柱子。
解放戰爭時期,他被派去參加解放東北的作戰行動,並且參加了遼沈戰役以及平津戰役。
在遼沈戰役中,他指揮部署了對6萬名傷員的醫治工作,保證了70%的歸隊率!
建國後塗通今被推薦至蘇聯學習,在蘇聯,當他被蘇聯人介紹是紅軍長征的英雄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讓塗通今將軍驕傲不已。
他在蘇聯學習的是神經外科,這對於塗通今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但是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刻苦鑽研的精神,年僅41歲的塗通今將軍成功的攻克了神經外科諸多難題。
回國後和戰友一起創立了中國最早的神經外科,說老將軍是我國神經外科之父,一點也不誇張。1955年塗通今同志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
第三位文擊將軍
文擊將軍和前兩位將軍不同,他沒有參加土地革命,是抗戰爭時期加入我軍。
由於作戰勇敢,頭腦靈活,被聶帥相中,成為了晉察冀軍區直屬炮兵營的政委,從此與炮兵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候炮兵是稀缺的技術兵種,極為珍貴)
在解放戰爭中他在東北見證了我東北野戰軍炮兵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變化。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老將軍作為志願軍炮一師師長奉命跨過鴨綠江。在雲山作戰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美軍雖有大量坦克,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中國人竟然敢把炮兵陣地布置在距離他們的坦克僅僅三四百米的位置上。
在這個距離,中國火炮給美軍狠狠的上了一課,幾乎每一輛坦克都挨了30發炮彈。戰後,一個被俘的美軍連長表示完全沒先搞中國人的火力這么猛,他們的火炮一定很多。
文擊將軍聞言,笑著說:是我軍士兵勇敢,但我們的火炮比起你們來可是少多了……我們的炮兵知道如何將火炮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你們才會覺得中國人的火炮無處不在。
文擊將軍於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4位是楊永松將軍。
他是我國最年輕的將軍之一。楊永松將軍參加了第3次第4次第5次反圍剿戰爭,並且是紅軍長征的親歷者。
經過戰火的熏陶,楊永松從一個小娃娃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戰士。解放戰爭時,才20多歲的楊永松就成了第四野戰軍戰車師的政委。
戰車部隊在當時可是寶貝疙瘩,能成為這支部隊的主官,楊永松的軍事能力,政治能力,可見一斑。
也由此能夠看出當時第四野戰軍的幾位老帥對於這個年輕小伙的信任與喜愛。
1955年老將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也是目前健在的開國將帥中唯一一個在55年就被授予將軍軍銜的。
第5位王扶之將軍
1935年,老將軍12歲,他仗著1米6的個頭,告訴紅軍自己17歲,成功瞞過了招兵戰士,成為了紅26軍少共營的一員。
這個少共營最大的孩子才17歲,一般都是十五六歲,但是像王扶之將軍這樣,12歲的絕無僅有。
盡管已經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由於當時缺槍少炮,王扶之被分發到的武器只是一把梭鏢,至於槍,這得在戰場上繳獲。
1935年10月1日與國民黨110師的戰斗中,王扶之成功俘虜了敵人,並繳獲了人生第1把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王扶之作為副師長的身份入朝參戰。
1952年,老將軍奉命駐守在臨津江以東陣地。美軍向這里發射了無數發重磅炮彈,陣地上的巨石都被炸成了粉末。
有一發炮彈擊中了王扶之所在的山洞,他和七人被掩埋在了山洞裡,4位同志當場犧牲,王扶之也失去了知覺。
蘇醒之後,他和另外兩位生還戰士花了三個小時,才從土堆中爬出。
巨大的危機仍然伴隨著他們,由於被困山洞,與世隔絕,製造多大聲音都沒人發現,山洞外的戰友完全不知道他們的情況……
在得知王扶之等人與總部失去聯系之後,彭老總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價要將王扶之等人救出來。在工兵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之後,王扶之才重見天日。
老將軍回憶說:「要不是洞中兩只蒼蠅飛出,我這條小命早完了。」對此,老將軍來從不加害蒼蠅。王扶之將軍於1964年晉升為少將。
戰爭年代,他們甘灑熱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和平時期他們是保護神,是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保障,沒有這些開國將帥做出巨大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巨龍騰飛。
⑨ 2020年還健在的4位開國將軍,他們分別是誰如今都過得怎樣
我們國家在建立之後,為了表彰戰功突出的人,分別於1955年到196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這期間,我國一共授予包括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在內的將官一共1614名,而在1955年9月第一批授銜的人是1048名。這些人,無一不是為了共和國,拋頭顱灑熱血過來的。從我們新中國的建立,到了今天2020年已經71年了,如今第一批授銜的將官還僅有四位健在。
⑩ 海賊王:曾是超級海賊的百歲將領茉莉,實力如何呢
在海賊王,革命軍將領的實力一直引起海米的很多好奇,革命軍里有一個人高馬大,頭上戴著一頂帶有革命軍標志的紳士帽,留著鬍子,讓人看起來很有男人味,而手裡拿著海神一樣的魚叉則顯示出他的霸氣。同時,他手裡的手套和他身上的革命。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莫莉,革命軍的將軍之一。
關於莫莉加入革命軍的信息也有涉及,具體目的沒有具體說明,而且加入革命軍也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崛起,足以看出他原來的實力很強,也是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