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葉子齒狀 葉片呈扇形 圓形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啊
虎耳草
為虎耳草科植物。生於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岩隙。原產地為中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是一種蔓生植物,有瀑布狀的纖匐枝,可廣泛栽種作為觀賞植物。含生物鹼、硝酸鉀、氯化鉀、熊果酚苷(arbutin)。其葉綠體中所含之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全草入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B. 請問花卉是什麼
花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描繪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長得也各種各樣,有香味或無香味等。
常用木本花卉: 梅花、桃、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鍾、丁香、紫藤、春鵑 杜鵑花、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 桂花、茉莉花、木芙蓉 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
常用草本花卉 :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鬱金香、紫羅蘭、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 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葯、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 建蘭、晚香玉、鈴蘭 報歲蘭、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
球根花卉:可分為鱗莖(如百合、朱頂戲、水仙、網球花)、球莖(如唐菖蒲、番紅花、小蒼蘭)、塊莖(如大岩桐、彩葉芋、長筒花)、塊根(如大麗菊、嘉蘭)、根莖(如美人蕉、紅姜花)等。
C. 虎耳草的養殖方法都有哪些
綠葉植物中,虎耳草以其葉片神似老虎獅子耳朵裡面而得名,它的葉片不僅可用以欣賞,並且狼把草全是能夠當葯的,可以袪風清熱解毒、散血祛毒,可以說虎耳草的作用與功效十分多,因而在我國許多地區都是有種植,也很合適盆栽植物栽種,那虎耳草怎麼養比較好呢?下邊大家就討論一下盆栽植物虎耳草的養殖方式和注意事項。
虎耳草的養殖方法在虎耳草的習性之中,它針對自然環境的規定是蔭涼、濕冷,因而一般不必將它放到全光照自然環境下栽種。因為耐低溫工作能力較強,因此,過冬工作能力也非常明顯。因為喜歡濕冷自然環境,栽種過程中必須留意有效澆水,隨後應用排水管道優良的土壤層栽種就可以。
春天是很合適給虎耳草拆換盆景土的,一般每1-2年換盆一次。春天澆水必須留意氣候的轉變,多雨季節的情況下必須適度的降低澆水。光照層面能夠讓虎耳草處在半日照自然環境下,下午如果陽光較為明顯最好換到別的地區。
在夏季一定要留意溫度和光照的操縱,最先要做的是將它挪到陰涼的地區,防止被太陽曝曬,不然會造成葉子發黃。澆水的頻次還要適度的提升,由於這時水分揮發過快。為了更好地確保溫度不容易過高,還必須維持自然環境的自然通風優良。
虎耳草的耐低溫能力較強,但也不可以抵禦北方地區戶外寒冷的冬季,因而在冬季也必須留意操縱溫度在5℃之上,不讓它的葉片也會提早爆出。冬季必須保證降低澆水、終止上肥,與此同時還應當適度的提升一些光照,可確保它的葉片更具有魅力。
總結:虎耳草怎麼養?看了上邊的詳細介紹,堅信愛花之人們應當了解它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難養,但在盆栽植物虎耳草的飼養方式和常見問題中,應當盡可能去培養一種優良的保養習慣性,更關鍵的是學好按時澆水、上肥、換盆這些方法,才可以將虎耳草種好。
D. 求解,這是什麼花要怎麼養聽說這個貌似是吸潮氣的,不能曬太陽。
虎耳草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虎耳草虎
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為虎耳草科植物。生於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岩隙。原產地為中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是一種蔓生植物,有瀑布狀的
纖匐枝,可廣泛栽種作為觀賞植物。含生物鹼、硝酸鉀、氯化鉀、熊果酚苷(arbutin)。其葉綠體中所含之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全草入葯;微苦、辛,
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中文學名:虎耳草別稱:石荷葉、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虎耳草目科:虎耳草科屬:虎耳草屬拉丁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目錄形態特徵植物形態文化象徵中葯屬性現代研究中醫傳承人工栽培
展開形態特徵植物形態文化象徵中葯屬性現代研究中醫傳承人工栽培
展開編輯本段形態特徵植物形態
虎耳草虎
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纖細;匍匐莖細長,紫紅色,有時生出葉與不定根。葉基生,通常數片;葉柄長3-10cm;葉片肉質,圓形或腎形,直徑
4-6cm,有時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邊緣有淺裂片和不規則細鋸齒,上面綠色,常有白色斑紋,下面紫紅色,兩面被柔毛。花莖高達25cm,直立或稍傾
斜,有分枝;圓錐狀花序,軸與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絨毛;苞片披針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數,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下方2瓣特長,橢
圓狀披針形,長1-1.5cm,寬2-3mm,上方3瓣較小,卵形,基部有黃色斑點;雄蕊10,花絲棒狀,比萼片長約1倍,花葯紫紅色;子房球形,花柱纖
細,柱頭細小。蒴果卵圓形,先端2深裂,呈喙狀。花期5-8月,果期7-11月。分類特徵
虎耳草目
過去虎耳草科被歸入薔薇目,根據新的種系發生學研究結果虎耳草目組成一個獨立的目。
虎耳草目植物的形態非常多,其中有一年生、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有灌木和樹。一些種是多肉植物,兩個種是寄生植物。還有一些水生植物。虎耳草目大多顯示雙子葉特徵。葉子一般交叉在莖的兩邊生長。一般有托葉。
花大多數有五枚花瓣,花瓣和花托的區分非常明顯。心皮一般是裸露在外的,往往長在一起。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
草本,灌木,小喬木或藤本。葉互生或對生,通常無托葉。花兩性,有時單性,邊花有時不育;花序多樣;花被片通常
4~5基數,稀6~10基數,覆瓦狀、鑷合狀或施轉狀排列;萼片有時花瓣狀;花瓣通常離生,或無;雄蕊(4~)5~10,或多數;有時存在退化雄蕊或腺
體;心皮2~5(~10),近離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漿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導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狀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則常具單穿孔板。染色體x=6~18,21。本科植物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頂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引誘昆蟲,幫助完成傳粉。約80屬,1200餘種,分布極廣,幾遍全球,主產溫帶。中國有28屬,約500種,南北均有分布,主產西南,其中獨根草屬為中國特有屬(見圖)。
本科多為葯用或觀賞植物,如落新婦屬、岩白菜屬、綉球屬、鬼燈檠屬、虎耳草屬等的一些種;常山可治瘧疾。虎耳草(6張)
纖匍枝
虎耳草的莖常變態成纖匐枝(runner),有時常混稱為匍匐莖,它與後者不同之處為:纖匍枝常細長,從葉叢的葉腋中發生,其頂端在節上向下生不定根,向上長葉和芽,形成蓮花狀葉叢,當它獨立生活後,纖葡枝的節間常枯死。[1]
植物形態
以下內容由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虎耳草全株虎耳草枝葉虎耳草花果
編輯本段文化象徵
四月十二日 虎耳草生日花:虎耳草(london pride)
花語:持續(continue)
虎耳草的學名非常奇妙,從拉丁語直譯過來就是割岩者,這是因為虎耳草喜歡生長在背陽的山下及岩石裂縫處的緣故。長時間下來,或許真的可以割開岩石也說不定!因此,虎耳草的花語是-持續。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耐性超強,能夠持之以恆慢慢累積成偉大的成就,當學者應該蠻適合的。
編輯本段中葯屬性
【基本資料】
出自《履巉岩本草》。
1.《本草綱目》:虎耳,生陰濕處,人亦栽於石山上。莖高五、六寸,有細毛。一莖一葉,如荷葉蓋狀,人呼為石荷葉,葉大如錢,狀似初生小葵葉及虎之耳形。夏開小花,淡紅色。
2.華中虎耳草SaxifragafortuneiHook.F.近本種,但無匍匐莖,花瓣有齒;分布於四川和湖北。全草治中耳炎,搗汁滴入耳中。
【拼音名】:HǔěrCǎo虎耳草圖片集(12張)
【英文名】:Saxifraga
【拉丁植物名】:SaxifragastoloniferaCurt.[S.sarmentosaL.]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但以花後采者為好。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4500m的林下、灌叢、草甸和陰濕岩石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甘肅等地。
【炮製】:去雜質,切段備用。
【性味】:味苦;辛;寒;有小毒
【歸經】:肺;脾;大腸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外用:搗汁滴,或煎水熏洗。
【注意】:本品有毒、勿過量。
【摘錄】:《中華本草》
編輯本段現代研究化學成份
虎耳草虎耳草葉中含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querctin),沒食子酸(ga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和甲基延胡索酸(mesaconicacid)。莖含兒茶酚(catechol)。根含揮發油。此外從虎耳草中還分得熊果酚甙(arbutin),綠原酸(chlorogenicacid),槲皮素-5-O-葡萄糖甙(quercetin-5-O-β-D-glucoside),去甲岩白菜素(norbergenin),氨基酸,硝酸鉀及氯化鉀。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cis-caffeicacid)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esculetin)。
葯理作用
1.強心作用離體蛙心滴加虎耳草壓榨的鮮汁濾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顯示一定強心作用。提取液去鈣後對心臟仍有興奮作用,但較去鈣前弱。本品強心作用轉氯化鈣發生慢,持續時間較長。
2.利尿作用麻醉犬及清醒兔靜脈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現明顯利尿作用。將提取液中所含甙類破壞後,仍有一定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虎耳草鮮汁對葡萄球菌和鏈球菌體外試驗未發現抑菌作用。
4.毒性家兔35ml/kg鮮汁灌胃,24h後未見任何不良反應;第2日重復給予60ml/kg,觀察3d,也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性狀鑒別
全體被毛。單葉,基部叢生,葉柄長,密生長柔毛;葉片圓形至雲腎形,肉質,寬4-9cm,邊緣淺裂,疏生尖銳齒牙;下面紫赤色,無毛,密生小球形的細點。花白色,上面3瓣較小,卵形,有黃色斑點,下面2瓣較大,披針形,倒垂,形似虎耳。蒴果卵圓形。氣微,味微苦。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較平直,有的壁孔明顯,或具角質紋理;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8個。腺毛頭部1-8個細胞;柄部有多列和單列兩種,多列者長1300-5600μm,其上部單列向下逐漸增至7列;單列者1-4個細胞,長70-11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25-56μm。
臨床應用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鮮葉數片,搗汁,紗布過濾,加適量冰片,裝入滴眼瓶內備用。用時先用3%雙氧水洗滌外耳道,將膿性分泌物清除干凈,然後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癒,慢性6例平均7天見效。
編輯本段中醫傳承各家論述
1.《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腫毒,用少些曬干入馬子(便桶)內燒熏。
2.《本草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
3.《生草葯性備要》: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4.《植物名實圖考》:喉閉無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5.《分類草葯性》:清肺熱,治咳嗽,療風疹、丹毒。
6.《現代實用中葯》:塗瘡癰,凍瘡,及毒蟲刺傷等。
7.《江西民間草葯》:治肺熱咳嗽氣逆,吐血,肺癰吐臭膿,百日咳,肝火,童子癆。
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外傷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中醫附方
① 治中耳炎:鮮虎耳草葉搗汁滴入耳內。(《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② 治蕁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葯志》)
③ 治風丹熱毒,風火牙痛:鮮虎耳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葯》)
④ 治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葯》)
⑤ 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濕,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葯》)
⑥ 治肺熱咳嗽氣逆:虎耳草三至六錢,冰糖半兩。水煎服。
⑦ 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錢,冰糖三錢。煎服。
⑧ 治肺癰吐臭膿:虎耳草四錢,忍冬葉一兩。水煎二次,分服。
⑨ 治吐血:虎耳草三錢,豬皮肉四兩。混同剁爛;做成肉餅,加水蒸熟食。(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葯》)
⑩ 治血崩:鮮虎耳草一至二兩,加黃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⑾ 治痔瘡:虎耳草一兩,水煎,加食鹽少許,放罐內,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間草葯》)
⑿ 治凍瘡潰爛:鮮虎耳草葉搗爛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葯》)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腫毒,用少些曬幹人馬子(便桶)內燒熏。"
②《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
③《生草葯性備要》:"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實圖考》:"喉閉無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類草葯性》:"清肺熱,治咳嗽,療風疹、丹毒。"
⑥《現代實用中葯》:"塗瘡癰,凍瘡,及毒蟲刺傷等。"
⑦《江西民間草葯》:"治肺熱咳嗽氣逆,吐血,肺癰吐臭膿,百日咳,肝火,童子癆。"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外傷出血,急慢性中耳炎。"[2]
編輯本段人工栽培
1.氣候土壤:喜陰涼潮濕,土壤要求肥沃、濕潤,以密茂多濕的林下和陰涼潮濕的坎壁上較好。
2.種植: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區在夏季選擇須根發達、生長健壯的植株,高7-10cm,由匍匐枝長出的幼苗,拔起作
為種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雜草和過密的灌木,按行、株距各約17cm開穴,淺栽地表,把須根壓在土裡。若是在陰濕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
在石縫里,用濕潤的腐殖質土把須根壓緊,澆水。
3.田間管理:經常除草,拔去過大的苔蘚植物。
編輯本段病蟲害防治
病
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為害葉片。斑常沿葉緣發生,半圓形或圓形至不規則形,水潰狀,暗綠色至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迅速擴展嚴重時整個葉片變
黑褐色且腐爛,病部生出灰色霉層。可用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白粉病用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蟲害可能有粉蚧和粉虱。[3]編輯本段養護要點
[4]1.溫度.生長適溫3-10月份為18-21℃,10月份至翌春3月份為13-15℃,冬季室溫不可低於0℃\夏季室溫不可超過30℃.
2.光照.夏季室內也需遮蔭,避開強光直射.
3.水分.生長期間盆土宜濕不宜干,除澆水外,還需要經常向空中和地面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高溫時,要控制水分,宜稍干不宜過濕.秋後宜提高盆土和空氣濕度.
4.土壤.宜選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
5.肥料.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施1次稀薄腐熟液肥.切忌肥液沾污葉面.
編輯本段虎耳草生長規律
虎
耳草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40厘米,全體有毛。匍匐枝赤紫色,絲狀,著地可生幼苗。葉數片,叢生在莖基部;圓形或腎形,肉質而厚,寬4~9厘米,先端渾
圓,邊緣淺裂狀或波狀齒,每淺裂疏生鋸齒3~4個,基部心臟形或截形,上面綠色,下面帶紫紅色,有小圓點;葉柄長,基部膨大。花莖由葉腋抽出,比葉高2倍
以上,赤色;總狀花序長12~20厘米,苞片卵狀橢圓形,先端尖銳,小花柄密被紅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漸尖;花瓣5片,白色,不整齊,下面2片較
大,上面3片較小;雄蕊10,不等長;蜂蕊1,子房球形,上位,花柱2歧,柱頭細小。蒴果卵圓形,頂端2深裂,呈嘴狀。種子卵形,具瘤狀突起。花期6~7
月。果期7~11月。生於陰濕處、溪旁樹蔭下、山間小溪旁或岩石上。虎耳草目植物的形態非常多,其中有一年生、多年兩個種是寄生植物。虎耳草目大多顯示雙
子葉特徵。葉子一般交叉在莖的兩邊生長。一般有托葉。
花大多數有五枚花瓣,花瓣和花托的區分非常明顯。一般是裸露在外的,往往長在一起。草本,灌木,小喬木或藤本。葉互生或對生,通常無托葉。花兩性,有時單
性,邊花有時不育;花序多樣;花被片通常4~5基數,稀6~10基數,覆瓦狀、鑷合狀或施轉狀排列;萼片有時花瓣狀;花瓣通常離生,或無;全體被毛。單
葉,基部叢生,葉柄長,密生長柔毛;圓形至雲腎形,肉質,寬4-9cm,邊緣淺裂,疏生尖銳齒牙;下面紫赤色,無毛,密生小球形的細點。花白色,上面3瓣
較小,卵形,有點,下面2瓣較大,披針形,倒垂,形似虎耳。蒴果卵圓形。氣微,味微苦。雄蕊(4~)5~10,或多數;有時存在退化雄蕊或腺體;心皮
2~5(~10),近離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狀穿孔板,常具單穿孔板。本科植物
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頂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幫助完成傳粉。植:用分株繁殖。在夏季選擇須根發達、生長健壯的植株,高
7-10cm,由匍匐枝長出的幼苗,拔起作為種苗。若是在林下栽培,要清除地面雜草和過密的灌木,按行、株距各約17cm開穴,淺栽地表,把須根壓在土
里。若是在陰濕的石坎或石壁上栽培,可把苗栽在石縫里,用濕潤的腐殖質土把須根壓緊,澆水。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為害葉片。斑常沿葉緣發
生,半圓形或圓形至不規則形,水潰狀,暗綠色至褐色。濕度大時,病部迅速擴展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黑褐色且腐爛,病部生出灰色霉層。苞片卵狀橢圓形,先端尖
銳,小花柄密被紅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漸尖;花瓣5片,白色,不整齊,下面2片較大,上面片較雄蕊不等長。[1]編輯本段園林綠化
植株小巧,葉形美。莖長 而
匍匐下垂,莖尖著生小株。宜岩石園、牆垣及野趣園中種植。應用情況:近年來,隨著多年生草本的推廣種植,現綠地喬木林下應用較多,長勢尚好。如上海閔行滬
閔路建設銀行前、延中綠地、東安公園等。值得推廣,可在老綠地大喬木下種植,作地被使用,也可在建築或岩石旁栽植,更顯效果。
【名稱考證】
虎耳草(《履巉岩本草》),石荷葉(《綱目》)、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生草葯性備要》)、系系葉(《簡易草
葯》)、天荷葉、金絲荷葉(《現代實用中葯》)、絲棉吊梅(《中國葯植志》)、耳聾草、豬耳草、獅子草(《福建民間草葯》)、金錢荷葉(《民間常用草葯匯
編》)、金線蓮(《江西民間草葯》)、石丹葯(《四川中葯志》)、佛耳草、絲絲草、蟹殼草、搽耳草、貓耳朵(《湖南葯物志》)、耳朵草(《閩東本草》)、
紅絲絡、紅線草、紅線繩、水耳朵、月下紅、金絲草、耳朵紅、銅錢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科目來源】
雙子葉植物葯虎耳草科植物
【葯用部位】
虎耳草的全草。
【性味歸經】
微苦、辛、寒、有小毒;①《履巉岩本草》:「性涼,有毒。」②《綱目》:「微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脾、大腸三經。
【功效主治】
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汁滴或煎水熏洗。
【用葯忌宜】
本品有毒、勿過量。
【用葯配伍】
配青黛,疏風清熱,涼血止血;配金銀花,清熱角毒;配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配生地,清熱涼血。
【炮製方法】
去雜質,切段備用。
【葯材鑒定】
分布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古籍考證】
出自《履巉岩本草》;①《綱目》:「虎耳,生陰濕處,人亦栽於石山上。莖高五、六寸,有細毛。一莖一葉,如荷葉蓋
狀,人呼為石荷葉,葉大如錢,狀似初生小葵葉及虎之耳形。夏開小花,淡紅色。」②華中虎耳草Saxifraga fortunei
Hook.F.近本種,但無匍匐莖,花瓣有齒;分布於四川和湖北。全草治中耳炎,搗汁滴入耳中。
【化學成分】
含生物鹼、硝酸鉀及氯化鉀、熊果酚甙(Ar-butin)。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cis-
Caffeic acid)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Esculetin)。全草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熊果酚甙(arbutin),以及一種氧化酶。該酶可能為酚酶(phenolase),自虎耳草的葉綠體中提得,能使熊果甙元氧化為對苯醌。
另含鉀鹽。又據報道,葉含虎耳草素(saxifragin),虎耳草甙(saxifragin glucoside,槲皮素-5-
β-D葡萄糖甙),槲皮甙(quercitrin),岩白菜素(bergenin),去甲岩白菜素(norbergenin)。尚含槲皮素、沒食子酸、原
兒茶酸、琥珀酸、反式甲基丁烯二酸及另一白結晶。
【相關選方】
①治中耳炎:鮮虎耳草葉搗汁滴入耳內。(《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②治蕁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葯志》)
③治風丹熱毒,風火牙痛:鮮虎耳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葯》)
④治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葯》)
⑤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濕,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處。(《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葯》)
⑥治肺熱咳嗽氣逆:虎耳草三至六錢,冰糖半兩。水煎服。
⑦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錢,冰糖三錢。煎服。
⑧治肺癰吐臭膿:虎耳草四錢,忍冬葉一兩。水煎二次,分服。
⑨治吐血:虎耳草三錢,豬皮肉四兩。混同剁爛;做成肉餅,加水蒸熟食。(⑥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葯》)
⑩治血崩:鮮虎耳草一至二兩,加黃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原生形態】
虎耳草多年生常綠草本,高達40厘米,全體有毛。匍匐枝赤紫色,絲狀,著地可生幼苗。葉數片,叢生在莖基部;圓形或
腎形,肉質而厚,寬4~9厘米,先端渾圓,邊緣淺裂狀或波狀齒,每淺裂疏生鋸齒3~4個,基部心臟形或截形,上面綠色,下面帶紫紅色,有小圓點;葉柄長,
基部膨大。花莖由葉腋抽出,比葉高2倍以上,赤色;總狀花序長12~20厘米,苞片卵狀橢圓形,先端尖銳,小花柄密被紅紫色腺毛;萼5片,卵形,先端漸
尖;花瓣5片,白色,不整齊,下面2片較大,上面3片較小;雄蕊10,不等長;蜂蕊1,子房球形,上位,花柱2歧,柱頭細小。蒴果卵圓形,頂端2深裂,呈
嘴狀。種子卵形,具瘤狀突起。花期6~7月。果期7~11月。生於陰濕處、溪旁樹蔭下、山間小溪旁或岩石上。
【參考出處】
《履巉岩本草》,《綱目》
【功效分類】
清熱葯清熱解毒葯
【相關葯材】
黑蕊虎耳草黑虎耳草喜馬拉雅虎耳草斑點虎耳草藏中虎耳草篦齒虎耳草聚葉虎耳草漆姑虎耳草
E. 虎耳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大家在家裡面的時候通常都會養花兒草,這樣的一種植物,那麼對於這樣的一種植物的話,也會去讓我們注意一定的注意事項。包括這樣的一些養殖方法也是需要我們去學習的,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把這樣的一個植物養育的非常的好。我們首先需要去注意土壤,因為養育虎尾草就要注意土壤的營養含量。不僅僅是我們人類需要營養,對於這樣的一些植物來說,再拖一年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定的營養成分,才能夠讓植物發展的非常的迅速的。
這樣的話才能讓這樣的一種植物存活的非常的好。在養殖虎耳草的時候,需要去注意這樣的一些注意事項,讓或者虎耳草的非常的迅速。而且虎耳草漲勢也是十分的兇猛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只要我們精心的養育,就會讓這樣的一些植物能夠得到很好的吸收,養分也會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是一個提升的做法。
F. 圖片中的植物叫什麼名字
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金線荷葉,為虎耳草科植物。生於海拔400-4500米的林下、灌叢、草甸和蔭濕岩隙。原產地為中國,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是一種蔓生植物,有瀑布狀的纖匐枝,可廣泛栽種作為觀賞植物。全草入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G. 這是什麼花
東北茶藨子,是虎耳草科的植物。
你看他的葉子和家裡面經常養的虎耳草是不是比較像?不過呢,它可與虎耳草不同,畢竟它是屬於薔薇目下的植物。是一種落葉灌木,一般可以長到1到3米高。
葉片比較寬大,長度可以長到5到10厘米,寬度幾乎與長度相似,基部呈現心形,常具有掌狀的三裂,有很少的葉片,也會出現五裂。裂片為卵狀三角形,先端十分急促而尖銳,逐漸向短漸尖過度。頂部的裂片比側身的裂片稍微長一些,邊緣具有不整齊且粗銳的鋸齒或重鋸齒。葉柄上生有短絨毛。幼葉兩面分布有灰白色平貼短柔毛,尤其是下面的部分更密集,到了成長期則會逐漸脫落,從幼葉變成老葉之後,柔毛就十分稀疏了。
它的果實為球形,直徑有7到9毫米,顏色為可愛的紅色,表皮光滑無毛,味道有點酸,但也可以食用。果期為7到8月,也是人們頗為喜歡的一種野果。而且它的果實營養極為豐富。一磅鮮果含熱量240卡,蛋白質7.6毫克,脂肪0.4毫克,鈣267毫克,鐵34.9毫克,維生素a10到20毫克,維生素c889毫克,可用於製作飲料、釀酒,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H. 請問這是什麼植物葉片上有小細毛,植株有點矮。最好給出學名
中文學名: 虎耳草
別稱: 石荷葉、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虎耳草目
科: 虎耳草科
屬: 虎耳草屬
拉丁學名: SaxifragastoloniferaCurt.
草本,灌木,小喬木或藤本。葉互生或對生,通常無托葉。花兩性,有時單性,邊花有時不育;花序多樣;花被片通常4~5基數,稀6~10基數,覆瓦狀、鑷合狀或施轉狀排列;萼片有時花瓣狀;花瓣通常離生,或無;雄蕊(4~)5~10,或多數;有時存在退化雄蕊或腺體;心皮2~5(~10),近離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漿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導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狀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則常具單穿孔板。
I. 真的有老虎草嗎它長什麼樣有什麼作用呢
老虎草
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又名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等,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可入葯。主要生長在南方的四川、雲南、兩廣等地。祛風,清熱,涼血解毒。主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J. 這是什麼植物
虎耳草
網路有圖片
中文學名:虎耳草別稱:石荷葉、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虎耳草目科:虎耳草科屬:虎耳草屬拉丁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詳見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