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小說 > 海洋怪物圖片大全可愛

海洋怪物圖片大全可愛

發布時間:2022-09-08 16:06:09

Ⅰ 海底發現什麼大嘴巴怪物,尾巴長達3米以上

地球是一顆特別特殊的存在,因為目前來說在宇宙中只發現地球有著生命的存在,而地球上的生物大概可以分為兩類:陸地生物,海洋生物,陸地生物我們人類探索已經很多了,但是海洋生物還有著很多秘密,就比如最近科學家發現海底的“大嘴巴”怪物,尾巴長達3米以上,其實就是一隻海鰻。

但是一開始科學家對它很有期待認為會是新物種的發現,但其實就只是一隻海鰻而已,只不過由於生活的地區和普通的海鰻不一樣,導致身體上有很大的差異,就比如它巨大的尾巴就是為了在海底下更好地游泳加速,超級大的嘴巴是為了很好地進食,當然這海鰻為何會出現在海底如此深的地方,其實很大原因是因為人類的污染導致它們的生活環境不得不改變,所以小編還是要體型各位愛護環境。

Ⅱ 海上有什麼怪物

沿海的居民一定不會忘記,1866年,海上發生的那件奇特、神秘而又無法解釋的現象,在海上行駛的許多大船都看到一個龐然大物,形狀像梭子,有時還會像閃電般發光,快起來像一陣風似的。雖然很多生物學家在看了所有航海日記的記載後還對此有所懷疑,但輿論界則甚為關注。

1866年7月20日,在澳大利亞海岸東邊5英里處,人們當正准備測定這個怪物的位置時,這個莫名其妙的傢伙猛地噴出兩道水柱,嘩地射到150英尺的高空。

而在三天後,印度——太平洋氣船公司的克幣恩托巴爾哥郎號,在70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也看到了它,認識到這個類似鯨魚的神秘怪物速度是何等驚人。

以後又有同樣消息不斷傳出,當時,真地震驚了整個世界。尤其是在英國、德國和美國,民眾更投入了極大的關注,甚至在討論中逐漸在學術界分成了兩大派系——存在派和否定派。

後來,這種議論也似乎慢慢平息了下來,但到1867年4月,又一件怪事引發了再次哄動。

4月13日,在西經15度12分,北緯45度37分的平靜海面上,著名英國苟納爾郵輪公司的斯各脫亞號正在破浪而行。當下午4點17分時,有人發覺船尾、左舷機輪的後面彷彿被輕輕碰了一下,當時船上大部分人都沒在意。但接著船艙管理人員就跑上甲板喊道:「船漏了!船漏了!」

船長安德生,立即下到艙底。發現海水湧入了第5間艙,從湧入速度可以看出漏洞不小。他立即下令停船並派潛水員到水下探查船的受損程度。檢查過後,潛水員報告說,船底被撞了一條兩米長的大洞,那時船到克利亞山甲有300海里遠,因為漏洞問題船比原定日期延遲了兩天才駛進公司碼頭。

斯各脫亞號被架上了高處,檢查它的工程師幾乎無法相信自己所看見的情形。在船的水限位置以下兩米半處,有一個標準的正三角形缺口。鐵皮上的劃痕整齊劃一,就是用儀器測量也無法鑿得如此完美。能鑿出這個洞,證明這東西絕非普通的鋼鐵,在用巨大力量猛鑿穿了4厘米厚的船體鐵板後,又能以一種無法解釋的方式迅速撤出。

這件事又一次讓輿論一片嘩然,就連一些早年難以找出原因的海難事件,也都推到了這個怪物頭上。但按年代記載統計,估計每年約損失3000艘船。其中包括船帆和汽船,而失蹤的也有200多艘,這么大的數目真是觸目驚心。

因為這個怪物的存在,海上交通也變得危難重重,於是,各國政府都一致同意,要不惜一切代價除掉這海中一霸。

正鬧得沸沸揚揚時,我剛好做完科學考察回來,我此次去的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貧困地區。身為巴黎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副教授,也對這個怪物難下定論,徘徊在兩種見解間不能定奪,但它的存在是不必懷疑了。不過,我不同意這是神秘暗礁的說法,因為除非這種暗礁內部配有機器,否則它無法在五個洲之間的大海中四處游動。另外,我也不認為這是一隻廢棄的大船或浮動的船殼,因為它們都不會移動得如此神速。在這一種種猜測被否決後,人們又把它想像成一條大魚,而且對它的構造越傳越神,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

我當時正在紐約,身為自然科學中這一神奇部門的一名專家,很快就被《紐約先驅論壇報》追問得不得不明確表態。我找出這個問題中關於政治上和學術上的各種論據,很快,一篇材料充實內容精彩的論文就登上了4月30日的《論壇報》。

「在我將各種假設無法成立的設想,都一一否決之後,我只能將其歸結為一種具有驚人力量的海洋動物。

「如果我們還沒有把所有生物都從神秘自然界探索出來,那就只能認為在海底探測無法到達的水域中存在鯨魚類的另一分支。

「我們常見的獨角鯨或海麒麟長60英尺左右,但如果我們把它們的身長再拉長5~10倍,同時不要忽略了與它們身材相適應的力量和兇猛程度,就會與當前這個怪物很相似。

「所以,在當前材料有限的情況下,我只能將人們提到的怪物看作一隻不知的麒麟,只是身體更加巨大,而它身上也不再僅是劍戟,而是用真正的沖角作武裝,如同鐵甲船或戰艦般具有強大的攻擊性。」

「一石擊起千層浪」,人們對我的觀點反響很大,而且,我的結論給人們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對這種奇聞異事的幻想。

不過,雖然有人從單純的科學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但比較注重實效的諸如美國人和英國人,則更多是考慮該怎麼清除掉這個可怕的海洋怪物,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尤其是工商界對此呼聲特高。

民眾的呼聲一經提出,首先作出反應的是美國政府,聲明要在紐約組織討伐軍清除這個海上毒瘤。並很快有一艘裝有沖角的「林肯號」二級戰艦蓄勢待發。司令長官法拉古得到了各造船廠的支援,以期盡早裝備好這艘二級戰艦。

但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慣例,正當人們發誓要清除這個怪物時,它卻突然銷聲匿跡了。接連兩個月沒有再出現過。

所以,這艘裝備精良威力強大的「林肯號」,現在根本不知要駛往何處,人們變得焦躁起來。幸好這時得到報告,舊金山輪船公司有一隻汽輪唐比葛號,在由加利福尼亞開往上海途中,在太平洋北部又發現了它。

人們立即群情激昂,極力請求法拉古司令立即行動。日常用品備齊了,艙底都裝滿了燈,船上全部人馬都到齊了,只需點燃火爐加熱鍋爐起錨了。法拉古司令官也恨不得立刻出發!

就在林肯號從布魯號林碼頭啟程前的3小時,我收到了一封海軍部長的邀請信,誠邀我們法國代表參與這項計劃。

在我讀完這封信前的3秒種,我一點都不想參加遠征軍,就像我不想去北冰洋渡假一樣,但在讀完海軍部長這封誠摯的信後,我就發覺清除這只危險怪物才是我平生惟一的志願。

所以,我把長途跋涉剛剛歸來的勞累以及身邊的瑣事都統統拋之腦後,只有一個想法——隨船遠征。

「康塞爾!」我一聲召喚。

康塞爾作為我的僕人和外出旅行的旅伴,一直與我相處融洽、形影不離。他是一個佛蘭蒙年輕人,他性格冷漠、遵守規矩,很少對生活的意外而感到驚訝。另外他的手很巧,能做很多細活,只是極少言語。

因為有我這樣學術界的專家熏陶,再加上常常與這方面人士來往,他逐漸成了生物分類學的一名准專家。

「先生,您在叫我?」他走進來問道。

「對,馬上准備,兩小時後我們就出發了。」

「是,先生,」康塞爾面容平和,「你那些標本呢?」

「日後再作整理。」

「你那些外形奇特的植物、大馬、大蛇和另外動物的骨骼,又如何處理?」

「先在旅館寄存起來。」

「你那隻活著的野豬呢?」

「先暫時請人代為飼養,另外,請人把我們那群動物送回法國。」

「難道我們不是回巴黎嗎?」

「是要回……當然……」我掩飾道,「但需繞個大圈。」

康塞爾沒往下問,只用一刻鍾他就把一切都辦完了,我們趕到碼頭時,林肯號正「突突」地噴著濃煙。

馬上有人接過我們的行李並搬上甲板,一名水手把我領到尾艙內,有一名軍官滿面春風地與我握手:

「彼埃爾·阿龍納斯先生?」

「是法拉古司令官嗎?」

「是,歡迎您,教授,早就為您准備好艙房了。」

「林肯號」是為這次行動而量體定做的,一切材料、內部構造和裝備無不和這次任務相配。其速度相當快,高壓蒸氣機能夠產生7個大氣的壓力。在該壓力驅動下,能使船速達到18.3海里/小時。這在當時已是出類拔萃的了,但這還不足以與那隻大鯨魚相比。

「開船!」法拉古長官一聲令下——

於是,「林肯號」穿過上百隻滿載送行船隻形成的巷道,神聖地啟程了。

好奇的人們擠滿了整個布洛克林碼頭以及紐約在東河沿岸的地區,歡聲雷動,禮炮喧天!

法拉古長官是一個傑出的水手、航海家,他是「林肯號」之魂,他相信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鯨魚,並發誓要為民除害,與它進行殊死搏鬥。

船上全體人員也與他同仇敵愾。他們一直圍繞著這次行動展開各種設想和討論,並對海面保持著高度警惕。

遠征軍全體將士都意氣風發,立志要用魚叉把那海怪刺死,然後將它碎屍萬段。他們小心謹慎地觀察著遼闊海面。另外,法拉克司令曾許諾,上至長官,下至水手,誰先發現那頭海怪,都將得到2000美元的獎勵。

我同樣加入了觀察並想得到榮譽,「林肯號」於是變成了「眾目號」。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就是冷漠的康塞爾。

我現在最佩服司令的細心和周密,船上准備有各種捕殺鯨魚類的裝備,從手擲魚叉到機關槍、炸彈以及炮用鐵箭一應俱全。前甲板上還有一架威武的膛炮,炮身厚重而口徑很小,在1867年的萬國博覽會上曾見過這種炮的仿製品,它由美國製造,其錐形炮彈重4公斤,射程達16公里。

所以說,「林肯號」上的殲滅性武器應有盡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魚叉王」尼德·蘭也在船上。

尼德·蘭大約有40歲。身材高大而健壯,外表嚴肅,性如烈火。在人群中猶如鶴立雞群。特別是他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更使他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

他來自加拿大,身手敏捷,技藝高超,在叉魚這種危險行當中,還未有人能與他匹敵。

在我看來,法拉古請此人真是太明智了,他一個人的手臂和眼睛,就足以抵得上全體船員。

尼德·蘭很少與人交談,但對我卻是一個例外,顯得特別友好,顯然,他對我是法國人很感興趣。而且,他也可以用加拿大已經不通用的拉伯雷法國話與我交談,而我也很榮幸能有機會聽到這種法國話。

現在,尼德·蘭對所謂的海麒麟、獨角鯨表示懷疑。在這點上,他與大家有分歧,他乾脆對此避而不談,但最終有一天他會談到這些的。

三周以後的一個黃昏,我們到達了距巴塔戈尼亞海岸30海里處,那兒和白岬在同一緯度上。我們當時已越過南回歸線,南邊700海里處就是麥哲倫海峽,頂多再用8天,「林肯號」就要駛入太平洋了。

我和尼德·蘭正在船尾甲板上閑聊,眼望著至今人們仍不能到達其底部的令人神往而恐懼的海洋。說著說著,我們很自然地談到了那頭巨大的海麒麟,以及這次神聖遠征的結果會怎樣。

「作為一個捕鯨專家,尼德·蘭,」我說,「你應該對這種巨型哺乳動物很熟悉,也最應該接受這種動物的真實存在,但為什麼你到現在還要頑固地懷疑呢?」

「這是你的責任,教授,」尼德·蘭說,「人們一般都相信天空中有飛逝的慧星,地底下生活著太古年代的怪獸,但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卻會認為這很荒唐,不過是無稽之談。作為捕鯨人我也一樣。我曾多次追捕過它們,也殺死過許多條鯨魚,不過,不管它們有多麼強壯,多麼兇猛,但它們的尾巴和牙齒都不足以鑿穿一艘汽輪的鋼板。」

「可是,尼德·蘭,曾有很多傳說證明獨角鯨可以把船咬碎呀。」

「那隻能是木頭船,」他回答說,「但我對這種情景沒看到過。因此,在我沒有親眼見過之前,我不會相信鯨魚能夠洞穿鋼板。」

隨後我又為他解釋了很多,但都無法讓他改變觀點。

又行駛了幾個月,「林肯號」依然乘風破浪,順利前行,南半球的天氣這時正惡劣多變,這里的7月相當於北半球的1月。

尼德·蘭一直持那種頑固的懷疑態度,除了該他輪值觀察之外,他甚至看都懶得看一眼洋面。本來以他的視力會大有作為,但是他大部分時間卻呆在艙房中看書甚至睡覺,我勸告和責備他多次,但他都置之不理。

「行了,阿龍納斯先生,」他說,「別抱什麼幻想了。如果真有什麼海怪,會那麼巧讓我們遇到嗎?我們這么瞎撞會有結果嗎?聽說又有人在太平洋的北部海中發現了這個神秘怪物,這我相信,不過現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根據以往的發現對這怪物的脾氣來判斷,它還能在那個地方等著我們嗎?它的移動速度快得不可思議。況且,教授,你應該比我更清楚,上帝造物是很有規律的,生性遲緩的動物決不會跑得很快,因為它沒必要這么做。因此說,如果這種動物真存在,它也早離開了!」

我無法反駁他這番理論。事實上,我們的行動顯然是漫無目的的。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呢?我們遇到它的可能性很小,但直到今天,所有人依然信心百倍,都相信終有一天會遇到這只獨角鯨並殺死它。

7月20日,我們在西經105度穿過了南回歸線。一周後,27日,我們又在西經10度穿過了赤道。船繼續向西前進。從太平洋的中部駛入。

以法拉古的想法,到大洋深處去,因為這怪物不太愛靠近陸地,這很有道理。因為這樣機會似乎更多些。戰艦又儲備了充足的煤,依次穿過帕摩圖群島、馬貴斯群島和夏威夷群島,並在東經132度穿過北回歸線,直奔中國海域駛去。

離這怪物最後出沒過的地方越來越近了!所有人的神經都綳得緊緊的,而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有的水手產生錯覺發出警報,船上就會騷亂一陣,這就更導致人們情緒緊張,如此惡性循環,一天警報多達一二十次,弄得每個人都很疲憊。

「林肯號」在太平洋北部從本海到美洲海來往奔波了三個月,把每一個地方的景色都看遍了,但除了海洋,並沒看到其他東西。

人們在長久的緊張與失望之餘,終於懷疑之風日盛。辛辛苦苦一年才構築起來堅如磐石的意志,轟然倒塌。所有人現在最盼望的不是那2000美元,而是美美地吃一頓、睡一覺,平平自己因愚蠢而產生的冒失行動。

這種徒勞的搜索不能再長久持續下去了。「林肯號」已盡其所能,人們不應該對它有絲毫抱怨。這些隸屬於美國海軍部的船員們,已經耗盡了前所未有的耐心和激情,失敗與他們無關,現在似乎考慮的只有返航了。

人們都向法拉古提出返航建議,他最後以3天為限,3天後,如果再沒有怪物蹤影,只須舵手將船轉動3次,「林肯號」就會朝著歐洲海岸行進了。

諾言發出日期是11月2日,它首先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大家都信心十足地向太平洋投去歷史性的最後一瞥。

兩天來,「林肯號」一直懶洋洋地向前爬著。它盡量想引起那怪物的注意或以這種傲慢來激怒它。但直到11月4日夜間,平靜的海面上依然毫無動靜。

11月5日中午,最後忍耐就要期滿了。過了中午,法拉古將依照許諾將戰艦自太平洋北部駛往東南部。

我們這時的位置是東經136度42分,北緯31度15分,南面200英里遠處就是日本島。一彎新月穿行在片片烏雲之中。船後海面上留下被犁開的兩道波痕。

我和康塞爾在船間向遠方張望。船員們都爬上高高的纜索繩梯,看著地平線在遠方慢慢變小,變黑。軍官們則手持夜視望遠鏡,在各個變黑的地方仔細觀察著。

「嗨,康塞爾,」我說,「能不能獲得2000美元獎金全靠最後這一晚上了。」

「先生,請不要這樣說話,」康塞爾回答,「我從未考慮過這筆獎金。即使聯邦政府許下10萬美元獎金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說得好,康塞爾,這真是一次愚蠢的旅行,當時我怎麼頭腦一熱就跳上船來了。浪費了我們多少時間和精力!不然的話,我們半年前就回到巴黎了……」

「回到您的小別墅里!」康塞爾接過話頭,「在您那個博物館中!我早把您那些生物標本分類完畢了!先生的野物和那些珍禽異獸被放在植物的籠子里,會引來全城的觀眾參觀!」

「你說得很對,康塞爾,而且,我們也不用被別人嘲笑了!」

我們正說到這里,突然聽到尼德·蘭高聲喊道:

「啊呀!這個傢伙就在那兒,正橫在那裡等我們呢!」

Ⅲ 海底生物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在美國加州蒙特雷外海,有一座藏在海底的峽谷,最深處超過3000米。那裡陽光永遠無法到達,那裡游弋的海洋生物全部奇形怪狀,那裡就是怪物海溝!為了了解深海生態,海洋生物學家靠遙控潛航器深入這片幽暗的水世界,發現了仿若來自外太空的生物:它們會偽裝、會發光,還會給自己「蓋房子」。
「西方飛行者號」科考船搭載著「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前往怪物海溝所在的海域,
隨船攜帶的是遙控潛航器「鯊魚號」。「鯊魚號」可以隨時放下母艦,它上面攜帶有特殊浮標,還有高科技、敏銳的攝像頭,能悄無聲息地「游」在所有海洋生物身邊,捕捉它們在水裡最真實生動的一面。所有畫面將通過光纖傳遞到「西方飛行者號」上的監控屏幕。於是,一群科學家成天待在黑暗的控制室里,盯著屏幕看「鯊魚號」傳送回來的影像。那是一場迷人的展示,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怪物海溝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海域是如此不同,在那裡,終年沒有陽光、氧氣非常稀薄、水壓巨大、沒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條件相當惡劣,生物對此做出各種適應,最終的結果是,這里的海洋生物幾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們,從形狀到習性,其奇特性遠遠超 出了所有科學家的想像。

深海怪物——「獠牙」

如果蝦會做夢,那麼這種名叫「獠牙」的魚絕對是它們的噩夢。這種魚有巨大的眼睛,可以讓它們在300米深的海水下看清周圍一切動靜。半透明的身子和巨大的下頜及牙齒也是典型的對深海環境的適應。「獠牙」魚主要的食物是蝦,偶爾也吃比自己小的魚,它們的實際長度一般是10厘米到12厘米。

深海怪物——「藎」

藎在怪物海溝里發現的水蝸牛。總體來說,它和陸地上的蝸牛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不過因為見不到陽光的緣故,它的身體已經完全透明。因為生活在深海中,要應付強大的洋流,水蝸牛要保證有足夠浮力,因此那沉重的蝸牛殼已經完全退化了。另外,為了適應游水,它的腳進化成了肌肉發達的鰭,那其實是連成一片的小觸須。水蝸牛和陸地蝸牛最大的區別在於眼睛,因為沒有陽光,水蝸牛的眼睛特別發達,和體形相比,那兩只「巨大」的眼睛突出在身體外,捕捉一切細微光線,觀察所有經過的獵食對象。

深海怪物——「嘴鶴鰻魚」

怪物海溝里發現的鰻魚也是千奇百怪。雖然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鰻魚是一類,但是怪物海溝里的鰻魚已經發生嚴重「變異」。為了適應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鰻魚」(上)的嘴越來越大,巨大的下頜保證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體積一樣大的魚,然後再慢慢消化。可以說,它們成了深海世界裡的蟒蛇。而「嘴鶴鰻魚」(下)則像仙鶴一樣有長脖子和長嘴。在嘴裡面,有密集的細小的牙齒,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是小蝦,長脖子和長嘴保證了捕食的靈活和准確。

怪物海溝就像海底的「熱帶雨林」。在這里,各種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有魚類、貝殼類、軟體動物、蠕蟲、珊瑚,還有無數種類的細菌從海溝最底部的海水裡滲透出來。

雖然生存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實際的情況可能和很多人設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們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種類最繁雜的地方,而這里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地方。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由羅賓遜教授帶領的「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已經用了4年時間在怪物海溝進行科學考察,但是直到今天,他們仍舊能經常目睹從未見過的生物瀟灑游過。每次來到怪物海溝,他們都感覺自己像19世紀的新大陸探險者——肯定能有新發現。
當然,
「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們不是來這里獵奇的,他們的根本目的是了解這片深海海域的生態系統,同時試圖分析這里生物的發展歷史,也就是它們的進化和變異過程。偶爾,附近漁民也能看到這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但那都是被他們的拖網捕到海面上的,雖然覺得奇特異常,但是漁民不懂它們的研究價值,有的人甚至將其高價出售。以前有個漁民曾經打撈到一隻全身透明的魷魚,它就生活在怪物海溝,因為見不到陽光,身體全部白化,最後變成了透明的。它的觸須有好幾米長,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還纖細。整條魷魚精美得像個藝術品,可漁民最後將它以高價出售給當地的一個富豪。那富人將這透明魷魚做成了標本。但是標本永遠不可能告訴我們,這條魷魚在水裡有多優雅,它是怎樣運動、怎樣捕食、怎樣交配、同時怎樣繁殖的?實際上,類似的透明魷魚在怪物海溝也是相當罕見的。羅賓遜教授回憶說,在他考察怪物海溝4年的時間里,只見過8次,像那條那麼大的就更少了。

人類早在1872年就展開了對深海的研究。當時大英帝國派出了「HMS挑戰者號」,進行了第一次研究全球海洋的航行,航行時間超過3年,在360個觀測站測量水深、水壓、氣象、海流的運動方向和流速,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和生物標本,採集海床上的岩石標本。航程結束後,科學家出版了50集的研究報告。在出發時,幾乎所有科學家一致認為,深海就是海洋中的「沙漠」,不會有太多生物存在,甚至可能沒有生物。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隨著他們的拖網一次次放下並拉上,最後,在那次航程中,科學家們共發現超過4000種新的海洋生物。有形狀怪異的海星、各種難以描述其准確形狀的蠕蟲、螃蟹和魚類。也正是在那次航行中,科學家們首次看到能發出熒光的海洋生物。該次航行首次證實了在深海也有生物存在,並且探測到了當時最深的海底,超過了8000米。為了紀念「HMS挑戰者號」的成就,目前已經測得的地球上最深的海溝———11034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就被命名為「挑戰者深淵」。被「HMS挑戰者號」的成績所振奮,從那以後,人們開始不斷向深海探索,搜索異域奇珍。

現在的探測手段比1872年時不知道要先進多少。像「鯊魚號」這樣的遙控潛航器無疑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代表。它的大小和一輛SUV差不多,每天被放下水兩次。它不僅可以拍照、拍攝錄像,它還具備相當「原始」的打撈功能——羅賓遜教授的很多珍貴標本就是「鯊魚號」的貢獻。「鯊魚號」上裝備了巨大的水底探照燈,燈光100%模擬太陽光,這樣可以保證科學家們在屏幕上看到的生物和他們在自然光下看到的完全一樣。另外,它還是可以載人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人運載到海床上。

Ⅳ 海上怪獸長什麼樣

1851年1月13日早上,美國捕鯨船「莫依伽海拉」號正在南太平洋馬克薩斯群島附近海面航行。此時大海平靜得如一面鏡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熠熠(yìyì)生輝:形容閃光發亮。。

突然,站在桅桿眺望的海員大聲驚呼起來。「噢,那是什麼?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怪物啊!」

船長希巴里聽到海員的喊聲急忙奔上甲板,舉起瞭望遠鏡:「唔,那是海里很難見到的怪獸!我們快抓住它!」

緊接著,大船上放下三艘小艇,船長親自帶著矛,乘上小艇,朝怪獸疾馳而去。

好一個龐然大物!在他們眼前的怪物身長足足有31米,頸部粗5.7米,身體最粗部分達15米。頭呈扁平狀,有皺褶②。尖尾巴,背部黑色,腹部暗褐色,中央有一條細細的白色花紋,猶如一條大船,在海中游弋。

「快刺啊!」當小艇搖搖晃晃地靠近怪物時,船長聲嘶力竭地喊了起來。幾艘小艇上的船員一起奮力舉矛刺去。頓時,血水四濺,怪物突然受傷,在大海里翻滾掙紮起來,激起了陣陣沖天巨浪。船員們冒著生命危險,與怪物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最後,怪物終於寡不敵眾,力竭身死。

希巴里船長把怪物的頭部切下,撒下鹽榨油,竟榨出十桶水一樣透明的油!但是,遺憾的是「莫儂伽海拉號」在返回時遇難,下落不明。

不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連非洲附近的海域也有許多人看到過這樣的怪物,一些海員們都把這種海底怪物叫海蟒。

1817年8月,曾經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目擊海洋巨蟒的索羅門·阿連船長這樣敘述道:「當時像海洋巨蟒似的傢伙在離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游。這個怪獸長40米,身體粗得像半個啤酒桶,整個身子呈暗褐色。頭部像響尾蛇,大小同馬頭。在水面上緩慢地游動著,一會兒繞圈游,一會兒直游。巨蟒消失時,筆直鑽進海底,過了一會兒又從約180米遠的海面上重又重又:重新,再。出現。」

船上的木匠瑪休·伽夫涅兄弟倆和奧嗄斯金三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釣時,也遇到了巨蟒。瑪休在離開20公尺左右外用步槍瞄準向它開槍,可怪物一點也不在乎,仍在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地游著。他還描述了當時的情形:

「我在怪獸靠近小艇約20公尺左右的地方開的槍。我的槍很好,子彈顆顆都命中了怪物的頭部。可是怪物無事一樣,盡管我的射擊技術完全有把握,我瞄準了怪獸的頭部也很對頭,誰知那怪物卻順著我的槍聲朝我們這邊游來,一靠近小船,就潛下水去,鑽過小艇,在30公尺遠的地方重又出現。怪獸不像魚類往下游,而像一塊岩石似地沉下去,筆直筆直地往下沉。我的槍可以發射重量子彈,我又是城裡最好的射手,當時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標。可是海洋巨蟒好像絲毫沒有受傷……」

1824年8月6日,英國巡洋艦「迪達爾斯號」的水兵們也目擊了海洋巨蟒。他們從印度返回英國的途中,在非洲南部約500公里以西海面上遇到了巨蟒。

當時在瞭望台上的實習生薩特里斯大聲叫了起來,「在艦艇側面發現怪獸正朝我們靠攏!」

艦長和水兵們急忙奔到甲板上,只見距離軍艦200米左右的地方,一條怪獸昂起頭,露出水面的身體部分長20餘米,正朝著西南方向游去。艦長拿出望遠鏡,緊緊地盯住這條舉世罕見的怪獸。他把這天目睹的一切詳細地記載在航海日記上,到了英國本土,就把他親眼所見的怪獸畫像交給了海軍司令部。

在大海中類似這樣目擊怪物的事件不勝枚舉,我們僅僅舉出下面的例子:

在1875年的一天,一艘英國貨船在洛克海角發現一巨蟒,當時它在與一條鯨魚搏鬥。

1877年,一艘遊艇在格洛斯特海灣發現巨蟒,在距艇200米的前方水中作迴旋游弋。

1905年,汽船「波羅哈拉」號在巴西海灣航行時,發現巨蟒正與船隻並駕齊驅,不一會兒,如潛水艇般下沉,在海中消失。

1910年,在洛答裏海角,一艘英國拖網船發現巨蟒,它正抬起鐮刀狀的頭部,朝船隻襲來。

1936年,在哥斯大黎加海面上航行的定期班船上,有8名遊客和2名水手目擊巨蟒。

1948年,一艘在肖路茲群島海面上航行的游覽船,有四名遊客發現身長30餘米,背上長有好幾個瘤狀物的巨蟒……。

雖然迄今為止,有許多人目睹過海洋巨蟒,但它究竟是何類動物,還是一個謎。據說1975年以前,摩納哥國王阿爾倍爾一世為了捕獲海洋巨蟒,還建造了一艘特別的探險船。船上裝備了直徑5厘米,長達數公里的鋼纜和能吊起一噸重物體的巨大吊釣,並以12頭豬作為誘餌,可惜未遇而歸。海洋巨蟒謎一樣的怪物,它會不會像早已消失的空棘魚一樣,有朝一日重新被人們發現呢?

1938年12月,有人在南部非洲的東南海域捕獲了空棘魚。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學者相信這一事實。因為空棘魚在3億年前生活在海中,約1億年前數量逐漸減少,在7000萬年前完金銷聲匿跡銷聲匿(nì)跡: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了。

1952年至1955年,人們在同一海域又捕獲15條活空棘魚,如今沒有一個學者懷疑空棘魚的存在了。那麼海底巨蟒的存在,也早晚會有一天被人們真正地認可,說不定有一天一條巨大的海蟒就會出現在人類世界的面前。

Ⅳ 求Q版海洋生物的圖片(動態的最好)!!!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443.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59.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55.jpg
http://pic2.iecool.com/dongwu/haiyangdongwu/haiyangdongwu1_0544.jpg

Ⅵ 海洋里有哪些會發光的可愛小生物

有光瞼鯛,龍頭魚,燈眼魚,光頭魚,甲藻,發光水母,烏賊,有些鯊魚也能發光。角鯊發生的光是一種強烈的綠色磷光,是從散布在皮膚里的許多發光器官中發出的。有一種鯊魚,死去幾小時後還能發光。一些硬骨魚類,具有更高級的發光系統,它們的身體兩側有幾排發光球。印度洋里有一種燈眼魚,在眼的下邊,有一個很大的發光器官長在一個能活動的短柄上,就像一個能提來提去的燈籠。不用時,這盞「燈」可以縮進去,藏在眼睛下面的一個囊里。還有燈魚,它的發光器官數目不多,但發出的光卻很強烈,如同耀眼的寶石、閃光的珍珠,鑲嵌在腹側。生活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的相嘗魚,全身有700多個發光點,發著白光。形形色色的發光魚,發光的集團不同,發光的器官不同,發出的光色也不同。這些魚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發光細胞,或是發光器內有發光細胞。世界上有不少會發光的魚,這種發光的魚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發光魚」、另 一類是「它發光魚」。美國的光頭魚就是自發光魚。它頭部背面扁平,全部為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蓋,好 似「探照燈」。光頭魚沒有眼睛,發光器就能起視覺的作用。光頭魚有一套奇特的捕食 本領,人們稱它為「奇異的漁夫」。它們常常把自己隱蔽起來,張著巨口等待時機,伸 出鰭上的長絲慢慢擺動,絲末端的發光器好像游動的小蝦一般。好奇貪吃的小魚以為是 一頓美餐,紛紛追逐而來,剛要去吃,發覺上當受騙,想脫身為時已晚,反而成了光頭 魚的一頓美餐。美國的一位生物學家曾在一個夜晚將一個最靈敏的光度計放在海底270米處,發現 光頭魚發光的亮度比白天時還要明亮得多。在紅海和印度洋的閃光魚則是「它發光魚」。閃光魚只有七八厘米長,它發出的光 也十分明亮,在水下距離魚10多米處潛水員就能見到它。由於這種魚的閃光能使潛水員 在水底看清手錶上的時間,所以潛水員常把它捉住放入透明的塑料袋裡,作為水下照明 之用。閃光魚,也叫「光臉魚」,還叫「燈眼魚」。它有一層暗色的「眼瞼」,附貼在發光 器的下面,好像電燈開關一樣,一會兒上拉,遮住了發光器官,熄了光;一會兒又下拉, 露出了發光器官,閃出了光。其實這種魚自身並不會發光,是一種滋生在它頭部的數以 千計的特殊細菌發出的光。這些細菌借著汲取魚血里的營養和氧氣賴以生存,另一方面 則散發出光能。所以即使在閃光魚死後一段時間,這些細菌仍能繼續發光.在海洋世界裡,無論是廣袤無際的海面,還是萬米深淵的海底都生活著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發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龍宮",整夜魚燈蝦火通明。正是它們給沒有陽光的深海和黑夜籠罩的海面帶來光明。事實上,在黑暗層至少有44%的魚類具備自身發光的本領,以便在長夜裡能夠看見其他物體,方便捕食,尋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魚類發光,例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和龍頭魚是由身上附著的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而更多的魚類發光則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所發出的光。燭光魚其腹部和腹側有多行發光器,猶如一排排的蠟燭,故名燭光魚。深海的光頭魚頭部背面扁平,被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覆蓋,該大型發光器可能就起視覺的作用。 魚類發光是由一種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應。發光的螢光素受到螢光酶的催化作用,螢光素吸收能量,變成氧化螢光素,釋放出光子而發出光來。這是化學發光的特殊例子,即只發光不發熱。有的魚能發射白光和藍光,另一些魚能發射紅、黃、綠和鬼火般的微光,還有些魚能同時發出幾種不同顏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種魚具有大的發光頰器官,能發出藍光和淡紅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發光點則發出黃光。魚類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有四點:一是誘捕食物,二是吸引異性,三是種群聯系,四是迷惑敵人。

Ⅶ 海洋生物十大可愛生物

世界上十大最可愛的海洋動物
1、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體長1.7米,體重130千克。面部寬闊,兩眼靠近,強壯而呈黑色的爪子,銀白色而光滑的皮毛。明顯的黑色條帶在背部形成許多鞍紋,大體呈豎琴圖案。豎琴海豹最出名的就是它們的幼仔,初生時全身覆蓋白色胎毛,半個多月後毛色漸變為具不規則黑斑的銀灰色。生活於極地的開闊海洋和海岸線邊緣地帶。以鱈魚、香魚和鯡魚等為食。通常以集群的形式沿著冰帶的邊緣大規模遷移。
2、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是鯨豚類中體型最小者,體格粗壯。背鰭顯著,似鯊魚鰭。頭部渾圓,幾乎沒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身上復雜且黯淡的灰色圖案,在某些光線下看起來接近橄欖色或黃褐色,觀察者們通常將這種印象概括描述為「深色」。加灣鼠海豚游泳、攝食的方式頗從容,但是生性非常害羞,而且會躲避任何船隻。它會浮升水面呼吸,並以幾乎不興水波的緩慢方式向前翻轉,然後很快地消失於海面上。潛水時小尾鰭一直保留在水中。噴氣並不明顯,但是會發出類似港灣鼠海豚那般巨大、尖銳的呼吸聲。
3、企鵝

企鵝,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企鵝的性情憨厚、大方,十分逗人。盡管企鵝的外表氣度不凡,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凌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並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唧唧喳喳。那種憨厚並帶有幾分傻勁的神態,真是惹人發笑,也許,它們很少見到人,是一種好奇的心理使然吧。
4、河豚

河魨(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的統稱,俗稱河豚。(註:河豚的叫法存在錯誤,但被廣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種淡水哺乳動物。)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因捕獲出水時發出類似豬叫聲的唧唧聲而得名河"豚"。另有「氣泡魚」、「吹肚魚」、「河豚魚」」、「氣鼓魚」(江蘇、浙江)、「乖魚,雞泡」(廣東)、「雞抱」(廣東)、「龜魚」(廣西)、「街魚」(用閩南話讀)(福建)、「蠟頭」(河北)、「艇鮁魚」等稱呼。古時稱「肺魚」。
5、白鯨

白鯨,一角鯨科白鯨屬的一種動物。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白鯨與其他鯨類相比,惟一明顯不同的是:當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時,可以蛻換。白鯨還可以藉助各種「玩具」嬉耍遊玩。一根木頭、一片海草、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游戲對象。它們可以頂著一條長長的海藻,一會兒潛泳,一會兒浮升,嘴裡不停地發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一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裡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6、夏威夷短尾烏賊
夏威夷短尾烏賊居住在深海黑暗之處。它們能夠與發光細菌「Vibrio fischeri」形成共生關系,並通過一個特殊的光器官內寄宿著這些細菌,從而控制照明強度和方向。但是該器官能夠形成更多的光線,它所產生的神經信號能夠感受到光線存在,並且其內部裝載的蛋白質能夠探測到光線。這個光線器官事實上是一對原始眼,裝配著自己的「虹膜」和「透鏡」。看上去就像這種烏賊裝配著活生生的一對「可視手電筒」。
7、海獺
海獺,鼬科海獺屬的一種動物。體長130-150厘米,體重30-50千克,尾長30-40厘米,雄性略大於雌性。前肢短而裸露,後肢長而扁平,趾間有蹼,成鰭狀,適於游泳和潛水。海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它們的賣萌表情了,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它們用手捂住自己的眼睛,或者揉著自己的臉蛋,感覺萌萌的。而海獺另一個著名的行為就是懷中抱貝殼、抱石頭、抱海膽、抱寶寶,然後大肚朝上飄在水面上了。仰泳是是海獺的獨門秘技,它們身上的毛發塗抹了自己分泌的油脂,讓它們能夠輕松的在海面上仰泳。
8、萌萌噠章魚
2015年6月17日,美國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在當地海域發現了幾只他們從來沒見過的章魚。這種章魚的外形十分之萌,通體粉紅,長著像小狗一樣的大眼睛,科學家們將它們命名為「萌萌噠」。身體直徑約18厘米,除了萌萌的顏色和大眼睛,頭上還長著向翅膀一樣的鰭,8條觸手張開以後,看上去就像是一把水中「雨傘」,生活在水下450米深處。
9、虎鯨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
10、爐管海綿
爐管海綿是一種海生生物,它凸出的眼睛、寬寬的大嘴、藍色的外表,都像極了甜餅怪。據英國《每日郵報》2013年9月22日報道,攝影師Mauricio Handler在加勒比海水域潛水時,意外拍到一種罕見動物--爐管海綿。畫面中,一隻爐管海綿張大管狀的眼睛和嘴巴,讓人想起了美國兒童節目《芝麻街》中張大眼睛和嘴巴吃餅乾的玩偶的樣子,但爐管海綿可不喜歡吃餅干,而是以浮游生物為生。

Ⅷ 哪位大俠能給我一些有關「海怪」的圖片

挪威海怪
挪威海怪(克拉肯,挪威語:Kraken)是北歐神話中游離於挪威和冰島近海的海怪。挪威海怪巨大的身軀和令人畏懼的外表使它們常常出現在小說作品中。其實這個傳說可能只不過是人們對真實世界中大烏賊(大約13米或者43英尺長,包括觸手)的印象。這些怪物生活在海洋的深處但是經常浮上水面捕食,有報告說它們會襲擊船隻。

Kraken 這個詞是斯堪的那維亞語中 Krake 一詞的定冠詞形式。Krake 表示不健康的動物。在現代德語中,Krake(復數:Kraken)表示章魚,但是有時也表示傳說中的挪威海怪。

雖然挪威海怪(Kraken)這個詞語從來沒有出現在《薩迦》一書中,但是書中對相似的怪物有過描述,比如hafgufa和lyngbakr,這些怪物還出現在1250年古挪威典籍《Konungs skuggsjá》中。卡爾·林奈在他所著的《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一書第一版中把挪威海怪列入頭足綱,但是在後來的版本中挪威海怪並未被提及。卑爾根的大主教艾里克·彭托皮丹(Erik Pontoppidan)在他的《挪威的自然歷史》中對挪威海怪作了詳盡的描述(Copenhagen,1752—3)。

早期的作品(包括艾里克·彭托皮丹的作品)形容挪威海怪就像一個浮動的島嶼。但是對於水手來說真正的危險並不是來自於怪物本身而是來自於當它迅速潛入海底時造成的巨大漩渦。彭托皮丹還描述了海怪的潛在的破壞性:如果它纏繞住了最大的戰艦,它可以將船推入洋底。早期關於挪威海怪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記載在瑞典人雅各·沃倫伯格(Jacob Wallenberg)1781年的書《我的兒子在渡船上》(Min son på galejan)中:「……克拉肯又稱為螃蟹魚,(根據挪威飛行員的記錄)並不是那麼大,加上頭和尾也沒有我們的奧爾蘭島大……他住在海底,被無數的小魚包圍著。這些小魚被他喂養,但是以作為他的食物來回報……他的排泄物喂養大量的魚群,因此漁夫進入他的休憩場所……克拉肯漸漸地上升至水面,當他在10至12噚的位置時,小船最好移出他的四周,因為之後他會張開,就像是浮動的小島,然後從他那可怕的鼻孔里噴出水來,在他的周圍產生環狀水波,可以延伸至好幾英里開外…… 」

根據彭托皮丹的說法,挪威漁夫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在海怪的上方捕魚,因為這樣漁獲量會很大。如果一個漁夫的捕獲數量異常多,他們往往會互相說道,「你一定是在海怪的上方捕魚」。彭托皮丹聲稱人們有時會錯誤地將挪威海怪當成是一個島嶼,並且有一些地圖中納入的只有部分時間才能目擊的島嶼實際上就是挪威海怪。

自從十八世紀晚期以來,關於挪威海怪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大都把它描述成類似章魚的生物。彭托皮丹的說法可能是建立在水手們對大烏賊的觀察的基礎上。在最早期的描述中挪威海怪更像螃蟹而不是章魚。挪威海怪一般具有與鯨魚(而不是章魚)相關的特徵。另外挪威海怪的某些特徵與冰島地區的海底火山運動有一些相類似,這些特徵包括水泡、急流和出現新的小島。

1802年,法國軟體動物學家皮埃爾·德蒙福特(Pierre Denys de Montfort)在描述軟體動物的網路全書《軟體動物普通與特殊的自然歷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des Mollusques)中確認兩種大章魚的存在。德蒙福特提出的第一種章魚:克拉肯章魚(kraken octopus),已經被挪威水手和美國捕鯨船員,還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過。第二種章魚:巨型章魚(colossal octopus)的身軀(上圖顯示)則大得多。聽聞曾經在安哥拉近海襲擊從聖馬洛來的的航船。德蒙福特後來提出更為敏感性的觀點:他說10艘英國戰艦在1782年的一個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魚的襲擊而沉沒。不巧的是,英國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戰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德蒙福特的聲譽就因為這樣受到極大的損壞,以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1820年,他在窮困中餓死於巴黎。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關於克拉肯章魚概念的來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現實的大章魚(1857年已被證實存在過)。

1830年,亞弗烈·但尼生出版了他備受歡迎的詩篇《挪威海怪》,對以後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中假想的大章魚巢穴的敘述造成了影響。

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在其作品《聖鬥士星矢》的《海皇篇》中,將傳說中的挪威海怪(Kraken)描寫成魔鬼魚,是海皇波塞冬旗下七將軍之一。
南非海怪:只出現過一次,但有多人目擊,這種披白毛的怪獸,似蛇非蛇,中間身軀肥厚。一九二二年它被海浪沖上南非海岸,十日後失蹤。
馬頭魚尾海怪是原產希臘的大怪物。它長著馬的腦袋和前身,尾巴和後身是魚形。這種怪物在地中海中可以經常見到。1949年,一隻非常好看的藍色沙毛種馬頭魚尾海怪被人魚從蘇格蘭的海岸擄走,隨後便被它們馴服了。馬頭魚尾海怪產的卵很大,半透明,透過它可以看到小馬頭魚尾海怪。

Ⅸ 長得可愛的海洋動物

一、最可愛的萌萌噠章魚
最可愛的海洋生物

這種章魚的外形十分可愛,具有粉紅色凝膠狀的身體,看起來十分柔軟Q彈。它們的身體直徑約為18厘米,眼睛大而明亮,頭上還長著像翅膀一樣的鰭。這些章魚的八條觸手連結在一起,張開時讓它們的整個身體如同一把雨傘。

二、圓滾滾胖嘟嘟的海豬
最可愛的海洋生物

在鹹淡水交界的近海,生活著一種十分可愛的動物,它就是海豬,它也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海洋生物。這種圓潤可愛的生物學名為江豚,是國家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它們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極具研究價值,在渤海灣它被漁民們稱之為「渤海河神」。

三、燈泡海鞘
最可愛的海洋生物

燈泡海鞘是一種殖民地的海鞘,從透明的外衣可以看見其內部黃色和白色的器官,看起來就像一個燈泡,燈泡海鞘的名字就這么來的。它們大多是沿著挪威海岸被發現的,但其廣泛分布在大西洋、北海、英吉利海峽和地中海。它們常鬆散地擠在一起,其形狀是圓柱形,長4厘米,嚴冬猛長,夏天復活。

四、聖誕樹蠕蟲
最可愛的海洋生物

聖誕樹蠕蟲很小,是管蟲的一種。這些迷人的珊瑚有很多顏色,黃的、橙的、藍的、白的都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熱帶海洋。這種蠕蟲的彩色螺旋其實是高密度呼吸結構,它沒有專門為運動和游泳的附屬肢體,不能游到管子外面去。它們有兩個很漂亮的冠,讓它們看起來像聖誕樹,也因此而得名。這些冠其實是它們的嘴,很敏感,即使是影子它們也會馬上有反應。管就是它們的家。

五、海獺
最可愛的海洋生物

這些有毛的哺乳動物吃東西時可以用其背部進行游泳,用腹部保持平衡。它們原產於北太平洋。海獺以前因為皮毛而被大量捕殺,種群數量因此銳減。隨著國際自然環境保護的努力,其數量稍有回升。

與海洋怪物圖片大全可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4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9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34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4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5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3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