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典小說女性形象
一、情聖
(一)藝術化人格
林黛玉也許是你最喜愛的美女形象,因為她是虛構的。
你一定聽人說過,倘若真的娶妻,他不會要黛玉,而會要寶釵。你不必真的不信。語言在假設情景中沒有意義,只是一種行為,表明他在說話。你可以讓他輕輕地在心裡喚一聲「林妹妹!」不必問他,你明白這會在男人的心裡漾起什麼樣的感覺。
仔細想想,林黛玉究竟給你留下多少姣美的印象和情愫的記憶?也不過是荷鋤葬花,共讀西廂,結社吟詩,泣焚詩稿。你不覺得這些都太像是舞台情景而不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怪不得一再被搬上戲劇舞台,幾乎都不用解讀。再就是那些散見在瑣碎的生活場面里的一串串晶瑩的淚珠,不饒人的嘴巴和使小性子了。幸虧這不是生活,你能從從容容地隔除現實的煩擾去品味這藝術化了的人格。於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嘔氣鬥嘴,悲切鳴咽,便都具有了美的價值。
藝術化生活中的藝術化人格,這恐怕正是林黛玉傾倒天下男人之心的奧妙所在。男人被生活粗糙了的心由此得到了滋潤。怨不得你把林黛玉當作文學塑造成的情聖。
(二)長不大的女孩
我曾用心計算過林黛玉究竟活到多大。
第二回冷子興說元春與寶玉「隔了十幾年」,九十五回寫元春死時「存年四十三歲」,接著寶玉結婚,黛玉聞訊病逝。如此推算,此時寶玉最小也二十四歲,黛玉小他一歲,應當活到二十三歲。不過這年齡與那時代全不相符。
我想這差錯可怪罪於續書不周全。但我發現,曹先生寫的章回里,年齡也不可靠。黛玉五歲開蒙,由賈雨村教授一年有餘便帶往賈府。此時黛玉六歲多,寶玉應七、八歲。但書中接著便有寶玉夢遺,與襲人做愛的描寫,與男子生理上不通。故「程乙本」改作「十來歲」卻又與黛玉年齡相抵牾。可見小說中的年齡原不可信。
語言敘述只是憑感覺而已,所以黛玉有多大也只在讀書人的感覺之中。
我因此而感到林黛玉其實是個長不大的女孩,作家在年齡上的模糊也許是故意的。細讀文本,我驚訝林黛玉在賈府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其性格和詩才竟一絲兒未變。她與寶玉之間的情份,總讓人覺得親情大於愛情。十九回寫兩個同卧一床,編說「耗子精」取樂,親密無間,卻沒有戀愛之痕跡。我百思不解寶玉此時的心理。他和襲人初嘗性愛之甘美,想來不會一次罷休。以他成熟的男子性心理,與黛玉笑鬧成一團,竟無一絲騷動,只能說明他以兄妹之情來對待她。有一細節更能顯示寶玉對釵黛的不同心理。寶玉此時拉黛玉衣袖「籠在面上,聞個不住」,只是追問是什麼香,而在二十八回寶釵為他褪下左腕上的香串子,因「生的肌膚豐澤,一時褪不下來,寶玉在傍邊看著雪白的胳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竟覺得她「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甚至想摸一摸這個雪白豐腴的膀子不能而恨自己沒福,明顯的是對女性的性渴慕和性騷動。
這當然可以用男女之間親疏而引起感覺不同來解釋。我卻認為這是黛玉尚未成人的暗示。小說一再寫到黛玉體弱多病,「從會吃飯時便吃葯」,「有不足之症」。這樣的女孩發育一定很遲,即使進入青春期,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上有諸般不足。寶釵大她兩歲,又健康豐滿,自然早熟,青春性感。寶玉的不同反應似可作證。由此我想黛玉是長不大的女孩竟然依據十足。
我忽然想到納博科夫的《洛莉塔》。小說中男主角漢勃特把那些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卻又情竇初開、美如天仙的少女稱為「寧芙」,著迷地追逐她們。洛莉塔也被漢勃特當作「寧芙」追求,因而籠罩著神聖的光暈,但當漢勃特終於佔有了她的肉體之後,他卻發現她已不再是她的青春之神了。
無獨有偶。寶玉不是一再地贊美女兒是水做的,卻又對女兒嫁人感到悲哀,說是從今後這世上又少了「清凈人」。這里是否有某種相通之處?要不一個中國作家,一個美國作家;一個生活在十八世紀,一個則生活在二十世紀,為什麼都借小說主人公之口說出對女人同樣的看法?
什麼才是男人心目中的情聖?——長不大的女孩。保持童貞的女孩。林黛玉不正是如此嗎?
(三)流不盡的眼淚
你一定還記得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專門寫了一章《眼淚贊》。「藉助淚水,我敘述了個故事,我敷設了一個悲痛的神話」。於是你想起了林黛玉和她的還淚神話。
不必諱飾你對小說中這段描寫的疑惑。作家為寶黛悲情鋪敘了一段前世之緣: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使其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僅修成女體」。為何說「僅僅」?那意思是不是倘若修煉更多時日,或可成男體?於是,這里分明又有法國西蒙·波伏娃稱女人是第二性的意思然而,「絳珠仙草」又常說「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細讀再三,你不免驚訝自己的發現。中國文化歷來把「雨露」當作某種符號,這里身為女體的絳珠仙草又說她並無此水可還,豈不是一種暗合?男人的雨露,女人的眼淚,雖然同是人體的分泌物,卻終究是一個濁,一個清;一個是欲,一個是情。此層含義,又與寶玉所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不謀而合。由此,你感嘆不已,還淚的神話竟然還對應著這一個深層結構:林黛玉以女兒淚來還寶玉的男人慾,不是情聖,誰還配當情聖?
知道你忘不了羅蘭·巴特:「戀愛中的一點點起伏波動,不管是喜是悲,都會引得維特潸然淚下。維特動不動就哭泣,經常流淚,並且是淚如泉涌。維特究竟是作為一個戀人落淚,還是作為一個浪漫傷感者掉淚?」因為這段話幾乎可以照搬來形容林黛玉。不同的是,德國大詩人歌德創造的情聖是男人,中國大作家曹霑創造的情聖是女孩。這里究竟可以發掘出多少關於中外文化之異同,中外情聖觀之異同呢?你已經無暇顧及了。你只是深深地銘記一點,情聖是與流不盡的眼淚聯系在一起的,因為「他重新發現並認可了自身中嬰孩的身體」。
於是你竟然想數數《紅樓夢》里究竟描寫了多少次黛玉的哭哭啼啼。你終於沒有這么做,因為你更願意品味黛玉的綿綿無盡的眼淚和她哭泣時的意境:黛玉「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凡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原來這黛玉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不期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二十六回)這便是情聖,感時花濺淚,一哭鳥驚飛。
二、愛與死
(一)愛的死吻
將一痕秋水引向頸項,我用生命完成了獻給愛的死吻。
多日的等待和期盼,竟凝成了一團揮之不去的焦灼。我把它和定情之劍一起掛在了我的閨床綉帳。我對我自己說,尤三姐和柳湘蓮從此便和這柄「鴛鴦劍」一樣不可分開。誰知他忽然返悔……
我把焦灼留給了他們。飄逸在空中,我不再嘆息。瞅著他們圍著曾有萬種風情的玉體急救不迭,我卻已從佳人絕色中解脫出來,就象意義從語言構成的句子中浮出,再也無法挽留。
二姐兒為我拭去血污,顫顫兒的指頭觸摸到我的冰肌。我毫無知覺。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刺激使我選擇了自殺。湘蓮的托詞笨拙到明眼人一看便知。可我當初跟二姐說,若他死了,我情願剃了頭當姑子去,再不嫁人。現在他悔約,只當他死了,我也只該剃了頭,怎麼倒割了頸?倘若當時我多些時間去考慮死亡的後果,我會不會讓自殺停留在句子中?愛和死便會遙遙相對,一如地球上的南北兩極。
我選擇死,就像我選擇愛那樣毫無理性。我在賈氏兄弟前的輕狂豪爽、調情鬥口,原是我維護我女兒真情的妝幌。我金子一般的心五年前便系著柳湘蓮,不知他是否愛我。我愛得毫無理由,毫無希望。從那時起,我便把死帶到了離愛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只不過那時我死了心地愛著他,現在我死了身來為此痴情劃上句號。
我死而復生。看著「冷心冷麵」的柳湘蓮終於為我大哭一場,吐出「是我沒福消受」的真情話,我感到了窒息後的歡暢。然而這僅僅是一瞬間,我竟憐憫起方才被我無所顧忌地放逐的如花似玉般的女兒身體。我祈禱死而復生的真正實現。我渴望流亡的靈魂重新安居在酥胸雪脯之中,以求與柳郎共度枕席之歡。死亡重新肯定了愛的真實含義,但死亡卻不能使愛變得真實起來。不忍相別,終須離別,「從此再不能相見矣!」死亡撕毀了一切護照,將愛與被愛統統攔在了國境線之內。
一百年之後,我遇見一位金發碧眼的吉卜賽女郎。她說她叫卡門,或者叫嘉爾曼。名字怎麼寫都無所謂,反正是個符號。我問她如何把死亡引到了愛情的身邊?她挺著胸,微笑著說,卡門永遠是自由的。她的眼光依然是野性十足的。她不再愛比才,她寧願死在他的刀下來了結這一切。我知道死亡並不能向她證明愛的真實含義,她早在快活地活著的時候便已嘗遍了愛的滋味。死亡只向他證明了不愛的無可動搖。在她,我想也許證明了她對鬥牛士呂加的愛。
我和她相對而視。一方成了另一方的詮釋者。風情體態,在我是為了拒絕不愛,在她是為了享受所愛。死亡,在我是為了證明我愛,在她卻成了證明不愛。所以,我和她都選擇了死亡,但死亡的方式卻不同:我選擇了自殺,她選擇了他殺。
我不知道死亡究竟給愛增添了什麼,死亡又給愛減損了什麼。我只希望卡門向我承認死亡也證明了她對呂加的愛。但卡門微笑不語。
(二)情偶缺席與肉體缺席
你侃侃而談。你滔滔不絕。你被你話語的對象深深吸引。
杜麗娘。一個以死而復生的方式颳起愛情旋風的美人,竟使你想到愛與死的不可逆性如何被話語的敘述徹底地解構。
她的故事可一分為二,以死亡為界:一邊是走向死亡,另一邊是死而復生。走向死亡的動機是情?你深表懷疑。杜麗娘養在深閨,從未接觸過父親和冬烘老學究之外的青年男子,情從何起?情由何生?你說湯顯祖把杜麗娘放置在情偶缺席的舞台上演一幕催人淚下的愛情戲,這比曹雪芹讓尤三姐五年前一見鍾情於柳湘蓮而今遭拒刎頸自殺更難。杜麗娘只能回視自己的深藏體內的慾望。那慾望因少女進入青春期而起。那慾望因情偶缺席而無所附麗。一團飄飄悠悠的雲霧,分明在眼前裊動卻無法攬進心懷的恍惚。《關睢》以詩歌語言的不確定性和能指所指關系的漂浮不定來滿足杜麗娘對慾望的無以言說。春之神一面悄悄地驅動杜麗娘體內的性慾暗涌,一面華彩般地勾勒出「奼紫嫣紅」與「斷井頹垣」同在的春景,明媚與陰郁恰好構築起少女懷春的對應象徵。於是你頗為得意地下結論:游園驚夢實現了杜麗娘從性苦悶到性幻想的心理轉變。少女無言以對的生理性慾一旦成了允許虛構的心理情慾,缺席的情偶形象便由想像來填補。杜麗娘由此而邁出了走向死亡的愛之舞蹈。
你不想對杜麗娘死而復生後的事件絮絮叨叨。你把那稱作另一個愛情故事。一個按照摹本重構的後《西廂》。一個被現實的繭絲糾纏住想像的蝶翅而成的婚嫁蠶蛹。你斟字酌句地表述著這樣一個意思:愛在死亡中是自由的,因為她只被要求倩魂與君共枕。而復生後的杜麗娘卻是不自由的,她無法逃避讓家庭和社會接納這個佔有和使用自己身體的男人。情偶不再虛化,他有了一個確切的名稱:丈夫。愛情故事滲入了社會性的話語,便無可挽回地發散出婚姻的平庸敘述。
在走向死亡和死而復生兩個故事的連接外,你發現了一個奇跡:愛與死的不可逆性在這里被消解。在死亡的冥河上,杜麗娘的一縷香魂乘著愛之幽舟四處游盪。你並不在意冥界描述中積演的文化一般模式。你感到驚訝的是,在這另一種時間和空間中的旅行,肉體已不再參與,因而旅行成了真真實實的游盪,靈魂的游盪。然而,杜麗娘卻在這種游盪中尋找肉體的交歡。當缺席者終於出現,心造的幻影成為血肉之軀的柳夢梅時,杜麗娘卻成了缺席者。肉體的缺席並不能阻攔她投入交歡的摟抱之中。於是,愛與死在另一種邏輯中變得互逆。你坦言你的發現;在走向死亡的故事中,敘述的中心是性愛,湯顯祖卻將它化為情愛的話語;而在香魂游盪的過程中,杜麗娘的肉體缺席使敘述轉為愛的繽紛異彩,湯顯祖卻反而再三地迷醉於性愛的語境之中。一個最有力的佐證是,那個彌漫著強烈性慾臊腥的石女道姑的性愛故事,恰恰是被湯顯祖安插在這里。石女的無門可入,與麗娘的無形求歡,構成了對應的象徵。由此,杜麗娘要求柳夢梅挖墳開棺以求肉體的復生便水到渠成。
你戛然而止你那小河淌瀉一般的語流。你開始眯細著眼睛端祥這位被你的話語所激活的杜麗娘。
(三)殉情
殉情是愛與死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當祝英台坐在一團喜氣的花轎被抬往馬文才家成親的路途上,她的思緒是否隨著花轎的悠然起伏而被顛回過去的時光?他不需要別人來回答。他只需要聽眾。祝英台一定想到她本來有很多機會去阻攔梁兄的死亡。同窗數載,愛在悠悠的歲月中滋生。為什麼不露出些破綻讓梁兄明白英台的女兒身,卻反而在梁兄疑惑時百般遮掩?為什麼十八相送時直截了當地表白內心的愛情竟這樣困難?他豎起一根食指貼在肥厚的嘴唇中間。噓!他知道這是女子的嬌羞。然而,祝英台其實是在男人指定的形象里含情脈脈,吞吞吐吐,欲說還休。她只能充當愛情的俘虜,等待梁兄的主動擄掠。不幸的是,梁山伯多少有些女性化。他的愚鈍不敏,他在戀愛上的被動態勢,最終使這場難以言傳的愛情被懸置起來。男人指定的女子形象,反過來將男人推向死亡的懸崖。
他當然不會忘記祝英台在樓台會時的女兒裝。在無望的愛情行將閉幕時,她陷入了一個儀式的迷惑之中。一方面她將告別與梁山伯的師兄弟關系,浪漫將從此被放逐出心靈的綠地。另一方面她忍不住要揭開初戀的秘密,梁兄究竟愛不愛她?她將以此祭奠自己的悲哀。於是,女兒裝成了有力的符號出現在儀式的系統之中。但她沒有料到,符號的過於強烈的信息會震撼原有的生命結構,梁山伯終因不堪忍受的性別借代而被消解結構。愛與死的聯結再次被實現。它的不可逆轉使祝英台看清了愛與死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縱身躍入裂作兩半的梁山伯墳墓。
殉情是無法更改的過去的一個彌補。殉情是痴情的一種極端表達。殉情使愛與死的逆轉在想像中得到實現。
一雙美麗的帶著不可解花紋的蝴蝶翩翩飛舞。他說,這是一個永恆的迷。哪一隻蝴蝶是祝英台的精靈幻化?在男人的藍天下,祝英台是否永遠是一隻不可解花紋的蝴蝶?
三、慵倦
(一)女人的體態
我必須面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美女,但我懷疑我面對的楊貴妃果真是歷史的真在。
於是我尋求符號表述的楊貴妃,卻驚詫自己處在各種文本發出的喧囂中。在「禍國」和「愛情」這兩個文本里,我無法自拔。這都是男人的文本,交織著男人對美女的復雜情感。不全是愛。不全是恨。不全是戀。不全是惜。我因此而看見他們在自造的情理膠粘的泥潭裡深陷。
弱水三千,我獨取一瓢飲。相殊的東西在話語的敘述中不停地消逝,而眾多文本的迭印處則凸現出貴妃之美的共識:慵倦。
我不知道白居易是不是第一個發現楊貴妃的慵倦之美。當他寬袍攏袖、長歌吟哦:「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他卻當之無愧第一個成功塑造起楊貴妃的慵倦之美。女人的體態永遠是男人對美的具體理解。品味這重彩濃墨的詩句,我彷彿想到曾經觀賞過的許多西洋浴女題材油畫中,並沒有一幅製造過慵倦之美。語言的不透明性把女體的肉感刺激擯棄在審美眼光之外,慵倦這一與情慾有著密切關聯的女人體態從而有可能升華為一種永恆的美,而白居易的全知全能型敘事視角,則加強了審美應有的距離感,給這幅語言塗抹成的浴女畫鑲上了鏡框。我由此而不欣賞陳鴻在《長恨歌傳》里取的敘事視角:「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轉動照人;上甚悅。」令人想到唐玄宗掩身於重重帷帳後的窺視,全然破壞了楊貴妃的慵倦之美。
慵倦,意味著女人一任身體的自然放鬆而處於的無力狀態。對醜女而言,這構成了男人對醜陋的印象。對一般女性來說,慵倦常常會被看著懶散的同義詞。而對楊貴妃,出浴後的慵倦之態則凝固成中國傳統審美經驗中的永恆之美,盡管這審美經驗往往會因距離感的喪失而滑向情慾那一邊,但白居易的「嬌無力」卻永遠是對慵倦之美的最佳陳述。
慵倦與佔有欲毫不相干。它成了男人的無休止的渴望。它構成男人性心理中的集體無意識。它因此而成為楊貴妃的文學形象美之主語代詞。
(二)想像空間
人們稱她為楊貴妃遠遠超出於直呼芳名楊玉環。他非常樂意從獨特的發現開始他的語言創造活動。這與等級觀念無染。同為中國四大美女的西施和王昭君,都有貴為王妃的地位,人們卻習慣於稱呼她們的姓名。楊貴妃已不再僅僅是歷史上「實在」的美女,在民間的轉述和文人的創造性話語中,她已成為無數「缺席」的雍容高貴之美的具像,而將「缺席」納入「實在」的正是慵倦。
在「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灼熱性愛情語境里,他說他看到了一個處於雍容高貴地位的絕代佳人沉浸在永不魘足的愛河之後的慵倦。如膠似漆、情投意合這類符號已無法表述備受寵愛的楊貴妃。愛得太多,愛得太深,愛使雙方將各自的自我完全投射到情侶身上。愛成了永無休止的獻出自己所能給予的,卻又覺得夠不著自己想得的東西時的精神上的慵倦。詩人的充滿詩意的話語,將這種感覺不定永遠地定格在楊貴妃的「文本」之中。
是的,慵倦之美在他看來已不再僅僅表現在楊貴妃出浴後的體態上,也不僅僅是貫穿在她沉浸愛河之後的疲憊心態上,他以為這是兩種狀態的不可分割,是心體合一的結晶,當然更主要的是人們在歷時性的審美過程中的「缺席」聚焦。一個為人熟悉的例子是,梅蘭芳在京劇《貴妃醉酒》中創造的貴妃形象,唱腔迤邐宛轉,氣聲若斷若續,體態婀娜恍惚,舞姿惆悵飄悠。表面上演的是美人的醉態,骨子裡卻寫盡了雍容高貴女性的慵倦之美。酒與華清池的溫泉水一樣,使楊貴妃盡展體態之慵倦。酒力不勝而嬌軀無力,酒後解脫致心乏畢露。酒畢竟不同於水,所以楊貴妃借酒澆愁,在里比多從戀偶型收回到自戀型的疲憊不堪的過渡中,心體合一地顯露出美女的慵倦。
他若有所思地說,慵倦絕不是睏倦、睏乏、疲倦、疲憊、有氣無力、精疲力竭之類語符的同義詞。慵倦已成為人們對美女的想像空間的一種確認,是審美意象系列中的一個單項。由此,他更在意白居易對尋訪太真的敘述:「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分明著意刻畫出楊貴妃睡夢驚覺時的慵倦之美。他當然知道詩句中表現楊貴妃聽到玄宗遣使造訪時的急迫心情,以致未能整衣妝容出迎。但如果僅到此為止,詩情詩意便不足以支撐起。唯有慵倦之美,才是詩人的審美中心,才能將楊貴妃在天上除了等待,什麼事都不幹的慵倦寫盡。他說誰若不信,不妨去看看陳鴻在《長恨歌傳》中的描寫,雖然楊貴妃仍在睡覺,卻要等睡醒後「冠金蓮,披紫綃,姵紅玉,曳鳳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才出迎方士,慵倦之態全然消失殆盡,而貴妃之美又在何處?
㈡ 美女作家吳瑜有人知道嗎她都寫過哪些書啊
吳瑜是上海80後的新星作家,起初在新浪博客上寫了小說《愛情三十六計》,博客點擊量已近8百萬,算是個紅人作家,代表作有兩本《上海,不哭》和《天路之愛》,都是挺寫實的小說,這兩本書我都看了,都還蠻好看的,《上海,不哭》講述了四個年輕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職場與情場的打拚與浮沉;《天路之愛》以繁華都市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在探尋親人們隱私與秘事、尋找自己的幸福與愛情的過程中,學會了理解、忍讓與寬容。
㈢ 請問中國目前最火的美女作家是誰在哪裡可以看到她的文學作品
衛慧,被稱為「晚生代」、「新新人類」女作家,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出過《像衛慧那樣瘋狂》《水中的處女》《慾望手槍》《上海寶貝》《我的禪》等書,部分作品譯成31種文字,並登上日、英、意、德、法、美及西班牙、阿根廷、愛爾蘭、香港、新加坡的各類暢銷榜前十。現居紐約與上海,專職寫作。
她的作品你可以從網路搜下。下面是她的一篇作品《狗爸爸》的鏈接。
http://book.sina.com.cn/nzt/novel/lit/goubaba/index.shtml
㈣ 有什麼好看的文學類小說
最近嘛。我呆紅袖添香經典文學站看了很多呢。有幾部是新銳大賽上很有名的。介紹你咯?
《緣崖孩兒》 作者:安奕anyi
這是一部描寫中國媳婦受婆婆的迷信觀念壓迫而造成的家庭悲劇,一部活生生的教育小說。
故事講述一位活在80年代的年輕女子,在面對命運一次又一次的讓她活在生與死之間,面對感情讓她在悲慘的現實中作殘酷的選擇時的掙扎和矛盾。
她背負著重重的愛,一路走來……
《商夢•玉色溋(婦好傳奇)》 作者:蘋舞
歷史上曾真實的存在過這樣一個傳奇女子,她的名字無人知曉,出身也沒有記於史冊,然而,她的丈夫給予她的封號卻流傳千古,讓那平凡簡單的兩個字成為傳奇。
美人如玉,婦好這般的傳奇美女便如傳世奇玉。
玉色溋溋,無論時光流轉,塵埃往復,依然深蘊著動人心魄的美麗
《漫長療愈——獻給婚姻系研究生》 作者:蘊洋
《奈何生在帝王家》 作者:初夏空心
《蒼靈渡》 作者:天下塵埃
《觀世音的玫瑰》 作者:伽藍凈影
《一隻狗狗的日記》 作者:zhsha1993
《婚姻的背後》 作者:秋雨春燕
㈤ 各種輕小說中女主角的容貌描寫
諸如這樣的足夠了么? 分別來自於基本看過的輕小說裡面的描繪內容
⑴
那是一頭在黑夜中也能清晰可辨的很有光澤的黑發。那瀑布般的流麗線條讓人覺得是水屬性的發質,但頭部左右將發束纏成環形發結的發飾,卻是火焰形狀的。
學園指定的黑色上衣和白色百褶裙以紅色條帶鑲邊。縫在衣袖上的屬性紋章,是如同花朵盛開的三條紅線圖案。
少女輕輕呼氣。與飄舞的花瓣顏色相同的嘴唇微微張開,左右兩側都是最小角度。浮現出淺淺酒窩的俊俏臉頰,如同擦亮的骨頭一般嫩白。做事手段有些疏遠他人,但這微微一笑瞬時間令她的形象變得柔和。
微微上揚的眉毛與清秀的眼梢,絕妙的位置同時表現出凜然與可愛,並不是單純的嚴厲。雖然不是很親切的那類人,但鮮艷得如同孤高的野玫瑰,絲毫不遜色於點綴著春天的櫻花飄落之景。
身材很好,從胸部到腰部的曲線有著很明顯的起伏,淺茶色的過膝長靴與修長的腿部線條也很是相稱。
最近剛看的輕小說的女主描寫片段,雖然中間還有其他對白之類的,那個不復制出來了
話說其實輕小說描寫什麼的,有些只是描繪得很簡陋,靠著插畫和人設這種東西就足以補救了
以下還有一些
⑵
在這家健全的一般市民從來不會踏足的Marion中,一位讓見者不禁為之一震的美女正坐在窗邊的一張最佳位置的桌子旁。
年齡大約是二十五歲出頭。長相有點西歐風格,身高一百七十公分的高挑身材,完全是無可挑剔的模特體型。就像用細筆「唰」地畫了下去似的眉毛顯得威凜無比,亳不遜色於眉毛的冷淡眼眸,雖顯細長卻略帶鵝卵形,散發出女性特有的溫柔目光。
然後,還佩戴著雖引人注目卻不顯得俗氣的裝飾品,仔細一看,在腹部附近的槍袋裡還隆起了危險的凹凸輪廓。一直延伸到脊背的長發被束起在脖子附近的位置,顯得非常性感。
⑶
其中散發出強烈存在感的,就是一名以佣懶表情翻著精裝本書頁,制服上系著藍色絲帶的女學生。一頭及腰的直發有著這年頭少見的漆黑色,深灰色百褶裙下露出來的雙腳則裹在同為黑色的長襪中。而且不知為何,就連制服外套下的V字領襯衫都散發出黑色光澤。
本人果然比昨天看到(應該沒錯)的虛擬角色還美上好幾倍。剪齊的劉海下有著輪廓鮮明的眉毛,眉毛下則有雙彷彿連白色的虹膜都染上一層漆黑般的眼睛,綻放出冷冽的光芒。
⑷
對方是個有著一頭長發、杏眼桃腮的女生。雖然並不是像老師那種令人驚艷的美人,然而很容易給人一種第一印象,是那種可愛到讓人想要永遠寵著她的女生。她穿著厚棉布迷你裙,黑色與粉紅色方格相間的簡便型運動鞋,瀏海用細鐵絲發夾別起來,與整體打扮很搭配。
㈥ 有哪些好看的,高質量的女生小說
1、杉杉來吃
《杉杉來吃》是2011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漫。主要講述了小職員薛杉杉在大Boss封騰的磨牙霍霍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後不得不乖乖棄械投降的斗爭史。
㈦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哪些女作家短篇小說寫的好
1、 張抗抗
短篇小說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白罌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藝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 1982年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 《陀羅廈》 1992年7月華藝出版社 《永不懺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永不懺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銀河》 1996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2、鐵凝
3、張潔 中短篇小說集《方舟》、《祖母綠》、《張潔集》、《上火》,《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誰生活得更美好》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條件尚未成熟》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4、 梅娘:《蚌》、《魚》和《蟹》
㈧ 請問女性文學作品有哪些
有:
畢淑敏《拯救乳房》
張愛玲《半生緣》,《傾城之戀》
舒婷的詩
傾城之戀》——張愛玲
《金鎖記》——張愛玲
《繁星》——冰心
《春水》——冰心
《莎菲女士的日記》——丁玲
《結婚十年》——蘇青
《致豫樹》——舒婷
還要一些網游口袋書,但是多看無益,建議少看。
㈨ 求有美女的小說
一、已完結
1、《帝王業》。
這本書如此有名,我想已經不需要介紹了。我將之列為第一名,大致是因為我心中的感概。小聲地說下,令我感慨最深的是番外,女主角已逝,男主角穿著舊衣,念念不忘,入夢追尋愛人。我是個女人,此時此刻,我無法不為這樣的長情潸然。
「不得不說,這部充滿了背叛,決裂,陰謀與流血的小說也許會因為貫徹了馬基亞維利主義而引發一些道德上的爭論……惟其殘酷,方顯真實,亂世中的生死相許,也許真的就是註定了要以這樣的方式才得以維系。」——青枚(引用青瓜之評)
情節簡介:流血千里帝王路,執手半生紅顏誤。鐵與血,愛與仇。是非千古事,得失兩心知,一對開國帝後的傳奇,一幅亂世風雲的畫卷。
2、《孤芳不自賞》。
有很多讀者不喜歡這本書,但是我很喜歡。本書的配角刻畫得很成功,我常常為耀天與何俠惋惜。
情節簡介: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卻過得比一般小姐更加矜貴,所憑恃的不是容貌,而是比男子更睿智聰敏的頭腦; 她不需要旁人為她平庸的外在感到遺憾, 她想要的是能夠並駕齊驅、一較高下的心靈。 因此,縱使那男人是敵國大將、縱使兩人之間盡是謊言與陰謀, 她依舊無法不為這個男人動心, 但是在愛情與忠義之間,只有一個選擇, 她僅能祈望,楚北捷的愛,沒有自己想像得那樣深……
3、《女皇神慧》及續集《菊花台》
我看書一向很快,這本書看得最匆忙,因此談不上什麼感想因為本書此書在劇情上不夠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但作者獨特的清麗文風幾乎無人可及(季風的《竹枝詞》那一類型)。本書的女主人非常幸運。無論是清雅如蓮,醉聽風雨的王覽,還是熱情似芍葯,用生命告白的華鑒容都甘願放棄自由,耗盡精力,只為守住她所重的江山。
情節簡介:生在昭陽殿,坐於金鑾堂,十年如一夢,別有傷心處。 幸運如她,豆蔻年華,共那光風霽月的男子,共聽小窗荷花雨。 遺憾如她,榮華浮雲,那個青梅竹馬的男人,再不見滿庭春色。 天下第一人,痛在失,失在命,命早定,終需悟。 前塵來生,誰在守候?
宮闕萬重,此間人人不同,只有浮沉於漩渦。 南北分治,烽火散盡太平,來去僅存在史書。嘆歲月匆匆,唯有大江東流,風流人物,便在故事之中。 絢麗歸於平淡,但願人們不再錯過。
4、《江湖往事之鳳城飛帥》
這本書暫時搜索不到現成的文案,只好自己煞費苦心來寫了。真慘啊。
情節簡介:孤女君玉自幼女扮男裝,不容於宰相,飄零邊境。時邊疆不寧,君玉收編流民,組軍抗敵,聲明大震,後為朝廷所用,並重遇舊日同窗朱公子(宰相之子,名字我忘記了)。朱公子知悉她的身份後,情愫暗生,奈何君玉已與xc聖僧某某(又忘記名字了)兩情相悅。後來,宰相被當朝皇帝滅家,隻身攜子叛國,君玉平定邊疆之亂後與意中人歸隱。
感想:其實本書最打動我的人是那個我不記得名字的朱公子,也許是因為他的深情熾熱吧,盡管他行事有時不可理喻。他和君玉困在沙漠那一段里,是我認為本書寫得最好的一段。他遺憾,明明他認得君玉在先,但是因為很多事情,他並沒有走進君玉心中。讀至此時,我也很遺憾,很多時候,真是時也命也。本文不是悲劇,君玉得到命中之人,朱公子情場失意,繼續造反事業,也算事業得意。
此外,本書沒有通俗意義上的壞人,沒有誰是大奸大惡的。我喜歡這種構思,什麼人都好,損人都有自己無法抗拒的心結。
5、《寂寞空庭春欲晚》
匪大延續一貫的哀婉文風,構思實在很好,無論是多情的康熙,還是宛若林MM一樣的琳琅,都吸引著我們,更可貴的是在文中巧妙的糅合了納蘭容若的一段愛情故事,像我們展示了一代才子的坎坷情路。
我其實沒有看完這本書。因為那段時間本來心情就不好,讀到一半時候,心裡竟似結了一個巨大的繭,無法呼吸。由此可見,作者多麼深厚的功力了。本書作者寫的書都是好的,但我只看了她這一部書,因為我的心老了,禁不起太多悲涼。
6、《挽紅顏》《囚紅顏》
這兩本書是同一作者所寫的,分別講了一對帝王兄弟的情路。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是我喜歡這種文筆,所以鄭重其事地向與我同口味的讀者推薦。
《挽紅顏》與《帝王畫眉》的情節大同小異。後者的作者,文風比較《紅樓夢》,喜歡的朋友看看也好。不過就我個人而言,覺得同是穿越小說,《挽紅顏》的文字功底更深厚,情節更合理。
7、《恍然如夢》。
這是我接觸的前五本小說之一。情節大致是,穿越女與康熙兒子之間的情事糾葛。
我不喜歡清朝,這種主觀上的好惡影響了我的評價。此外,清穿小說實在是太多了,令人目不暇接。盡管如此,本書在網路上還是很有盛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讀。
《夢落繁花·藍雪》
與《恍然如夢》一樣是穿越小說。架空類的。也是我早期看的書,情節一波三折,我已經不大記得清楚了,不過印象頗好,推薦。
具體情節,大家在網上搜索下吧。
8、《煙水遙》。
注意:從這里開始,都是我最近一周看的小說,因此印象還算深,不過我懶得修改排名了,而且仔細斟酌排名也是痛苦事,將就著吧。
簡介:一女穿越到某朝做了女醫師,兩個男人先後愛上她,最後她終得與意中人歸隱山林。這種故事,情節都比較老套,我中意的是作者的文風,所以看得津津有味。這個故事裡的女孩子很執著,她認定了她愛的人,盡管被逼得嫁給了另外一個人,但是始終淡然並且不改心志。這種性格的人,似乎是我最喜歡的:能改天換地地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去爭取,就像《帝王業》的女主角;不能就安靜地等待時機,不做傻事,爭取機會,正如本文主角,不管光明還是黑暗,永遠不改心志。
9、《傾城別傳》
簡介:一女穿越到南北朝時機,遇到一個野心勃勃的江湖人,互相傾慕,幾經生死離別,最後終於破敗荒亂中重聚。本文的男主角雖然喜歡女主角,但是野心一度比女主角重要得多,他在傳來女主角的噩耗以後,幾乎發瘋,才意識到孰重孰輕。不用說了,女主角又是那類雖經萬千磨爛,不改心志的那一類了。
10、《但夢滄瀾》《長風萬里》
這兩部都是bl。鬧書荒的時候看的,但是都還不錯。
簡介:《但夢滄瀾》是架空的,皇帝親征被異族俘虜,此前扣在異族的太子卻和他的老師借機逃脫歸國。我看書一向是不求甚解,最後才回過神來,原來太子和皇帝都喜歡太子的老師。結局是開放式的,我也不知道太子的老師是否殉葬給皇帝了。
《長風萬里》上中下三冊,我沒有看中冊。故事背景是宋朝。趙匡胤的孫子端王念念不忘本屬於他家的皇位,但最後為他的愛人放棄了。
11、《有緣前年來相會》
其實我還算是看了不少穿越類的小說,這本算起來最令我開心。說句題外話,我最煩那些穿越人跑到古代做離奇的事情說離奇的話,還自以為個性,得意洋洋。不過這和我年紀有關,本來小說就是娛樂的,只要開心就好了,也許是我潛意識里愛考究,總覺得那樣的穿越人不被禮法打死就會被當作妖怪燒死吧。這是個不好的癖好,但是我還是誠實地寫出來了,因為不知道多少有趣的小說被我這個奇怪的習慣給抹殺了,明珠投向瞎子,這是好小說的悲哀。
故事簡介:某女穿越到唐朝,在另一穿越男的幫助下。。。故事有兩個結局:一個是穿越女與王爺世子求得「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結局,另一個是穿越女醒來,發現所有一切不過是在醫院里的一夢。我很喜歡作者的匠心,沒有讓女主角成為大背宋詞的才女,也沒有太多驚世駭俗的言行。當然,也許在她救了世子後(人工呼吸),王妃想將之納為兒子側室時,她出語「世子不必因此以身相許」太驚人了,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覺得情節很自然。
12、《錦綉無雙》
一個美貌的亡國公主,因既是亡國帝王又是情人的哥哥被殺,放棄了「差一點就愛上」的丈夫,自殺。情節簡單,我喜歡的是文風。
13、《冷宮》
作者:猛虎嗅薔薇。哈哈我喜歡作者的名字,不過如果叫「猛虎輕嗅薔薇」也許更有趣。作者的書中,很多考證,估計作者寫論文也很嚴謹。故事的敘述經常轉換視角,大致為:一個美貌無雙的女子入了後宮,因被迫獻舞而吸引丈夫的心上人——某將軍。某將軍為此失魂落魄,情願一死。因著丈夫的心結,她在冷宮待了九年。皇帝的遺旨是要她隨公主出嫁異族,但是她在這個過程中,被新皇看中,生了一子。此後遠赴塞外,嫁人生子,渡過一段歡樂時光。年老時,因與兒子等人的心結,再次出走。
14.《宮闕》
情節簡介:大將之女丹心出宮之日,已經家破人亡。 機緣巧合,隨王爺再次入宮。因被疑為間諜,她被王爺拷打,損害了健康。到後來,她失去他的時候,她才意識到,原來她愛她在宮中認識的那個年輕人(侍衛統領)。王爺在再度出宮之前,已經知道了原來她是他幼時的救命恩人,並意識到他愛她。王爺許諾帶她赴塞外,但她心如槁木。看了番外我才知道,侍衛統領還好好地活著,真希望女主角能夠撐到他到來。
15、《定柔三迷》
我頗猶豫要不要推薦這本小說。這本書顛覆了以往我看過的任何一本書中對武林高手和杏林國手的想像,給我的感慨是深刻的無奈。男主角是無法治癒自身殘疾的神醫,邂逅了武功高強的女主角。歷經重重困苦,他們生了一對孩子。後面我是挑著看的,似乎這對孩子,遺傳了男主角的殘疾,女兒總是生下死嬰,最後自殺了。不喜歡看悲劇的還是莫看了。
其餘還有很多小說,我自己也慢慢忘記了。文筆很差,不好意思。
-----------------------------------------------------------------
接下來介紹還在連載中的小說吧。
--------------------------------------------------------------------
1、竹枝詞(作者:季風),連載中
看了這么久的小說,這一篇是我最喜歡的,作者的文風清麗,敘事緩緩淌來如安靜的溪水,卻不令人覺得平淡,峰迴路轉處,常常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嚴重推薦。
情節簡介:一個架空王朝里(我最中意這一類型的,沒有心理負擔),貴族女子趙郁竹淡泊固執聰明會武藝,與太子兩情相約,奈何太子身有重病,撒手西去。太子的四弟愛慕趙郁竹,趁她病發時,強暴了她。目前連載中的就是朝堂風雲涌動下他們的糾葛了。作者一周一次更新,所以是比較耗人心神等待的。
2、鳳隱龍藏(bl),已完結
情節簡介:江湖豪門鳳家和侵國豪富章家聯姻,本是兩贏之局,鳳三公子沒料到,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卻是嬌弱卻倔強熾熱的章家少爺。 良緣成了糊塗帳,鳳三公子花名在外,武功高強,章家少爺卻身患頑疾,多年困於小小庭院,一個有心引誘,一個老拳相向,殊不知兩顆心已悄然拉近,許下糾纏的願望。 迷霧鋪天蓋地而來,鳳三公子並非花花公子,章家少爺也不是普通豪門少年,寶藏、仇恨、社稷,陰謀詭計,利用和暗殺等一一展開,天地變色,繾綣心事成了黯然傷。 愛,能否力挽狂瀾?能否淡化眼中的血光淚光? 且看小謝用一貫沉著淡定的筆調講述這鳳隱龍藏的故事,鳳隱於江湖,而欲狂舞於九天,龍藏於深閣,而風為之起兮雲為之涌。
評論:該文整體很成熟,從故事的架構,到文字表達,到人物性格塑造,都很成熟,基本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主角的性格不錯,行事老練狠辣,但是又偏偏重情多義,呃,整體來看屬於「對待敵人像秋風掃落葉,對待自己人像春天般溫暖」。小受性格也很鮮明,年少、體弱多病、命運多舛--完全符合弱受標准。但是,人要自強不息么,也是可以掙紮成強受滴~印象很深刻的告白啊,「你若是翱翔九天的火鳳,我便要做凌駕雲霄的金龍」。最後那場陰謀和顛覆,策劃得實在到位。唯一郁悶的就是,整體偏壓抑,總覺得從頭到底看得偶壓抑。
3、北落師門(穿越),已完結
我在上一張帖子里嚴重贊美了穿越文《有緣千年來相會》的不落俗套,在這里,我要加倍贊美《北落師門》。該文的主角不是穿越女,而是宋仁宗。關於「北落師門」的解釋有兩種,一是天上的星辰,一是指大宋皇宮的北落門。我以為無論哪種解釋都很切題。
這文章有幾大特色不可不說:
(一)全篇以男主少年帝王趙禎的視角來描述,與其說是愛情故事,倒不如說是少年的暗戀日記。
(二)女主的身份本來就很特別,可以自由穿梭時空。故事中時間跨度性很大,又可當作一個帝王的成長史來看。
(三)說它是悲劇是因為少年天子情竇初開,少女卻心有他屬。也許,初遇就是一場錯誤,他在她眼中始終只能是「弟弟」。
情節間接:穿越女來回宋朝之際,結識了宋仁宗以及趙從湛(仁宗的侄兒)。宋仁宗愛慕穿越女,因此促成了趙從湛的死亡。穿越女知悉真相後,毅然打掉她與宋仁宗的孩子,返回她本身的時代。
評論:其實我一向很不喜歡宋朝,國家積弱積貧,在異族鐵騎之下瑟瑟發抖,好不容易來了個岳家軍,偏偏又被昏庸無能的君王給多疑掉了。但現在想來,也怪不得,冷兵器時代,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宋朝除了偏安,還能如何?而燕雲十六州的喪失,是石敬瑭的錯,不是著家天子可以挽回的。無論如何,宋朝的亡國之君在崖山殉國了,沒有苟且偷生,這節氣,還是令人無話可說的。
本書的最末寫道,宋仁宗去了女主角的時代,看了他自己的畫像,「眼神空洞萎靡,頭埋在縮起的肩膀中,目光呆滯。似乎人生中,再沒有東西是值得期望的」,是的,時也命也,沒有燕雲十六州,宋朝的皇帝只能這樣毫無成就地過一生。
4、涉江 (三秋蘭系列),作者流舒
這本書其實應該有三個故事。第一個已經完成,往事篇,bl,講的是大將軍王蘭王與君瀲的悲情故事。廟堂之中,機關算盡,以君瀲自殺,蘭王遠走江湖結束,寫得很震撼。作者的《但夢滄瀾》在我的第一個帖子里推薦了,bl。
第二個故事未完,是大將軍王蘭王的養子與君瀲的外甥女柳斷雲之間的情事。作者自撰的簡介如下:初見時,正是秋分後中元夜,她身著清雅素淡男兒裝,而他是簡衣便服的五王子,一出鬧劇促成兩人相識,曲江河燈搖曳成情緣之始。 世事難料,他因身中江湖奇毒而求醫於她,她則因父親被牽涉進官司而需委嫁他為妾。 她本無意走進一座王城,他本有心逃離一扇宮門。她原以為此嫁非是愛,他原打算相守不問情。當邂逅遷延成了交換,當姻緣在交易的外殼下輾轉,她和他,能否蛻下世俗糾葛守住圍成內簡單純粹的情意? 文中處處埋伏筆,字字見玄機,撲朔迷離的身世故往,內憂外患的紛亂時局,鉤心斗角的權位爭奪,牽扯不斷的江湖和皇城…… 善良敏感的柳斷雲,生性淡泊的蘭王之惟,陰謀計算的靜王和太子……在這一方陰雲籠罩的天空之下,每個人的道路又該何去何從?
可恨的是,作者似乎棄坑了。
5、冷月如霜,作者匪我思存
匪大的文章,我自然是喜歡的。不過這篇讀完之後,稍稍有些失望,不是作者寫得不夠好,而是大約這復仇的結局太惘然,而讀者還沒回過神來,書就已經結束了,有意猶未盡之憾。
情節簡介:如霜,曾經出將入相的慕大將軍之女,風光無限,榮華富貴盡享,覆巢之下,也是倉皇失措,度日如年。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找誰復仇? 皇上朱筆一揮,便是家破人亡,她的親人,幾乎盡數成了累累塋。 睿王爺偶起雅興,箭鳴錚錚,與她相依為命的丫頭竟如螻蟻,香魂消散無痕。 在虎狼環伺的深宮之中,姐姐雖貴為皇貴妃,聖眷正濃,卻仍難以自保,最終一屍兩命。 筆筆血債,天道昭昭,報應不爽。 如何復仇? 天時地利人和。謀定而後動,制敵於不察。 她的容顏與死去的皇貴妃相似,皇上思之正篤,皇宮之內,做賊心虛者蠢蠢欲動,皇宮之外,野心勃勃者暗中相助。 她步步為營,接近、排除障礙、獻身、得到無限恩寵。軟香風里,金戈鐵馬,喊殺震天。一場繁華落盡,旋身,眼底可有情絲縷縷,錯愕難舍?曾經溫情,是否一場空?我不是匪,如何知道?
6、月斜碧紗窗,已完結,作者藍色獅
南宮若虛,沉痾難愈、活一天少一天的大少爺。 寧望舒,鮮龍活虎,大大咧咧的新人女飛賊。風雨之夜,她偷了他的硯台,「順道」救下垂危的他,兩人的命運從此糾纏,似乎連他身上一貫泛著的淡淡葯香都透出幾分清甜味道。雖兩人情意濃濃,身份地位卻始終是無法逾越的鴻溝,掙扎、放棄、遠離,冥冥中是否有天意,保佑鴛盟諧,俠侶雙? 墓中鬼,江中客,衙門捕頭,銖鎦商宦,絕世奇珍金縷玉衣,對這些人有何意義?南宮若虛和寧望舒,一個生性最為淡泊,一個也並不注重身外之物,又怎麼會捲入這場紛爭之中?
作者筆調恬靜溫馨,文風舒緩優美,江湖兒女明快爽朗的情懷,賦予本文別具一格的韻味,一幅宋代清麗溫婉的風景畫,躍然紙上,讀來令人覺得溫暖無限。該文還有相關的小說在連載中。
7、芙蓉重華,已完結,作者gaslight
天下皆知,陳主最愛的,一是艷質嬌顏的芙蓉花;一是傾國姿容的芙蓉夫人。人道紅顏禍水。陳主亡國,難道果真與她有關?可她不過是個只懂得「以色侍人」的采蓮女,她不過是個君王窮途時,恕不奉陪的「妖孽」。所以那傾城一夜廢墟一片中,她投水自保。卻為他所救。而後世易時移朝代改換,芙蓉宮也改喚做了重華宮,不變的是她仍侍君側。縱然芙蓉無香,重華易謝,她也照樣安之若素。如果不曾有他。
如果不曾有他,她不會為親情所動,不會為前朝義士所感,不會為其「不降」二字徹夜反覆,以至藏罪,探監,竊符,請死……這一場歡喜悲哀,不會屬於她;「背主投敵,奪掠後宮」,這八字史書,不會屬於他。但兵荒馬亂殺氣濃重的那一夜裡,兩人相扶的霎那溫暖,已抵過了這世上一切如果。 彷彿是盛放的芙蓉中,突然生出一縷幽香,她笑看這一場因果。是來處來,去處去。
8、正安嘉話,連載中,作者驪珠
年輕的皇帝下旨上京趕考的士子車馬費、食宿費一律公款,窮當當的「崔小哥」正想去長安投奔親戚,於是毅然加入到考試大軍中...
雖不怎麼符合皇上「體貌豐偉」的要求,小崔還是一舉拿下一甲第二名,並以令人羨妒的速度成為天子前第一大紅人。 可為什麼無意間撞到皇帝游泳的崔捷竟會臉紅?為什麼臉上起了疹子的皇帝會因為怕丑而不肯宣崔捷覲見?難道這位「溫潤資天質,清貞稟自然」的小崔,是個女兒身? 正安元年,長安城正迎來一個最活潑、最耀眼的春天。 ——春夜月靜同游,眸光流轉,正是少年風流。
評論:這本書的文字我是很喜歡的,但是連載中,我暫時還沒看多少,先推薦。
9、借我三千千萬石,連載中
黃河告急,國庫虧空,皇室窮困潦倒,世上居然有這樣的奇事?救急如救火,百般無奈,身為一國之君的趙信只好親自出馬,帶上艷名遠播的美人,趕去向富甲一方的王爺借錢。屋漏偏逢連夜雨,皇上半路竟被歹人所劫。但窮怕了的人自然對孔方兄感情深厚,貴為皇上也無法避免,在美艷的地宮宮主和金山銀山面前,趙信的選擇非常明確。丟了皇上,美人兀自帶著身懷絕世武功的禮部尚書來到王府,只卻由得信陽王爺百般欺負,原因只有一個:有錢的是大爺!看似天馬行空的故事下,到底隱藏了怎樣的愛恨糾纏?高高在上的皇帝為何對皇弟的挑釁一次次忍讓?孤僻驕傲的王爺為何出賣自己的靈魂?美人如花,卻是任性懶惰,為何在兄弟兩人之間無奈徘徊?究竟此次皇上出遊,是真借錢還是假還愛?
評論:這個,看得我笑得毫無形象。我其實潛意識中是有些抗拒活潑文學的,但是作者的功底太好了,可憐我一把年紀了,還樂呵呵得像個傻豬。
10、霜河,作者黃昏
亂世中,美女偶遇豪俠,結成良緣。豪俠的上司看中美女,有人知意而行,殺害了豪俠。豪俠的上司機心重重,得到了美女。但美女在獲知真相後毅然離去。7年後再度重逢,喜劇結束。
書寫得很好,令我明白了齊大非偶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深刻道理。
11、金枝玉葉,又名九重鳳闕,已完結,作者燈火闌珊
這本書我跟了好久。令我愕然的是結局,竟然誰都沒有得到誰想要的。
情節簡介:衛國國破,顧將軍之女落入宮廷成為皇帝寵妃。顧女精通醫術,心思玲瓏,在後宮如魚得水,更得到王爺,將軍等一幹人等的相助,在都城淪落後逃離敵手。她念念不忘家仇國恨,最終得報,憂傷以終老。
12、扇底桃花,穿越文,連載中
似乎是講一個穿越女(醫學院學生)附身在一個傻女孩子身上,與年輕的被朝廷嫉恨的王爺聯手逐鹿天下,並最終喜結良緣的故事。因為很多更新都是vip,所以我只講得出這么多 。作者似乎是糜寶。我沒看過她的其他作品,就這一部來論,自然是好的。
13、西宮舊事,連載中
背景是嘉靖時期。但是男主角曹懿是個臆造的人物。本書是中規中矩的歷史小說,講述曹懿在理想和虛名中的艱難,他是個實用主義者,不顧自身的病痛,也不管千秋罵名,利用與嚴嵩的親戚關系,竭力報國。因為連載的緣故,我沒有看仔細,但是該書是很不錯的。
14、元徵宮詞,連載中
風雨飄搖的王朝,年輕的皇帝身故,新帝登基,將先皇後納入後宮做寵妃。因為已經寫好的不夠多,所以我暫時不知道作者的著重點是感情還是廟堂,不過已經寫好的讀來很不錯。
15、遲遲鍾鼓初長夜,連載中
作者准備寫三部,現在第三部也寫得差不多了。高僧借法寶知悉了年輕的女盜駱遲遲的命運,她註定是皇後。駱遲遲與父親抗命逃亡江湖,先後認識了華煅(先皇太子)、趙靖(武將)。遲遲的初戀是高僧,華煅對她念念不忘,她與趙靖許下終身。作者似乎寫到了華煅為了幫助駱遲遲不被逼入宮做皇後,逼死了當朝天子。
本書的精彩,是以遲遲的成長為主線,從一個嬌憨的8歲女孩子寫起,淘氣頑皮,一路走來。我很喜歡這個可愛的女孩子。
㈩ 現代女作家有哪些
冰心,丁玲,蕭紅,宗璞,陳衡哲。
一、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2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與任鴻雋結婚;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國立東南大學、四川大學;著有短篇小說集《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史》、《西洋史》及《一個中國女人的自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