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歡研墨揮毫,研墨方法你知道嗎
不同墨汁不同研磨方法,比如書法墨汁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磨好,次日使用時兌水;尋常墨汁就是隨磨隨用。
不要一次性放太多水,少量多次,因為水多了容易從硯池晃盪出來。注意拿墨錠時的操作姿勢,要拿正,抓平,用力蒽,慢慢磨,手臂與桌面平行,順時針沿著硯池的邊緣畫圈圈,盡量畫大圈。磨好後要揩掉水分 ,免得有水的地方掉下墨粒來;把墨錠從硯池裡拿出來,否則時間長了可能黏上去,想拿也拿不下來。
以上就是關於“古代研墨方法”的相關回答,對於這項技術你懂哪些竅門,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分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關注我和我一起進行中華文史苦旅。本文引用圖片出自網路,如有侵犯您的正當權益,請聯系筆者。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㈡ 四愛圖的蘇東坡愛硯
北宋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十分愛硯,藏硯也多。他用過的「壁水硯」是以端溪下岩硯石刻制的,因下岩硯石開采十分困難,他對採石工的艱苦勞動很有感慨,又覺得這塊端硯堅實而細潤,透水性極弱,質地優良,為硯中珍品,便在硯背題了硯銘:「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一噓而液,歲久愈新:誰其似之,我懷斯人。」另一方硯銘為;「其色溫潤,其制古樸,何以致之,石渠秘閣,永宜寶之,書香是托。」對此端硯備加贊揚。
蘇東坡的第一方石硯為12歲時所得。那年他在家中閑地上掘土洞玩耍,發現一塊淡綠石頭煞是可愛,有閃閃銀「星」,溫潤凝瑩,試以研墨,極好。其父蘇洵也覺好奇,認為此石「是天硯也」,於是鑿磨了硯池,交代兒子好好愛護。此後,蘇東坡收藏許多硯台,但始終對此硯關愛有加。
㈢ 我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歡研墨揮毫,研磨方法都為先慢後快,為什麼不是先快後慢
分墨塊的類型,有的還需要香薰後 慢慢磨,有的需要先淋濕墨頭,然後快磨。
墨磨得比平常使用時要稍微濃一點,然後點幾滴水破開。這時稍微等幾分鍾喝喝茶,等墨自然化開就好用了。以前人寫字,都是清早把一天的墨研好,讓它一邊寫一遍化,會越來越好用。
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墨之利。 洗的時候可以用絲瓜瓤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堅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傷害光滑的硯面。如果需要帶出場的話,最好陰干,不要用紙類擦拭,以免殘屑留存,與墨相混。
㈣ 「研墨」是什麼意思
研墨是當代青年學者,作家,詩詞活動家。
原名胡韻:號煙雲參禪,筆名研墨(研:取研究、專研、思索之意。墨:取筆墨書文之境),女,漢族,1985年9月5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大學學歷。
曾任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於2013年7月卸任),中國散文網駐站作家。
胡韻於2007年初用筆名研墨發表散文處女作,創作生涯迄今已歷6年。歷任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湧泉鎮政府宣傳幹事、中國和諧西部編輯、中國散文網駐站作家,陝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詩詞協會理事。
她也是中國詩詞界第一位擔任這一要職的80後女性作家。
(4)可愛研墨圖片擴展閱讀:
她的作品《水之文》、《落日劍門》、《雨夜孤思》、《你我之間訣別言》、《新婚祝福之情文》、《墨香一曲離殤》、《煙雨江南一縷情思染》、《揮毫只為你,落筆書自己》、《參繆而新風生》、《江南煙雨情》、《雨夜孤思》等上百部詩歌散文已分別發表於
《中國青年作家網》、《中國文學網》,《中國散文網》、《中國和諧西部網》、《中國法學雜志》,《陝西日報》,《散文吧》,《中國作家報》,《中華人物雜志社》,《煙雨紅塵原創文學網》,《雨楓軒原創文學網》,《文章閱讀網》,《讀者文章閱讀網》,《好心情美文網》等多個國家級刊物或文學網站及省級主流媒體上。
並有近百首詩歌及散文被《當代中華詩詞精選》,《當代詩詞三百首》、《當代詩詞集》收錄。
個人作品集《煙雲參禪》一書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和中國詩詞協會聯合出版,因其在當代詩壇上產生的巨大影響,個人信息被網路詞條"成都古今名人"收錄。
2012年9月指導國家體育總局詩詞吟唱文藝匯演,其中有世界滑雪冠軍韓曉鵬,雙人滑冰冠軍申雪、趙宏博等。
㈤ 黑端硯是什麼樣的,名貴么
黑端,產於下岩、古塔岩附近的坑口,因黑端之稀缺而顯其珍貴,也出現了冒充黑端的贗品。
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
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選養用
1、選硯
選硯石質手感,工藝精細,造型,硯堂要平整。
2、養硯
養硯把玩,不要放在室外,最好有盒子,不要用硬物刮花硯堂。
3、用硯
用硯使要端硯研墨前要擦乾凈硯堂,避免塵土雜物刮花硯堂,現代端硯大都有上蠟,使用前要退蠟,傳統用杉木炭粉沾水用稻桿擦硯堂去蠟,現代用洗衣粉、牙膏去蠟。用墨條研墨,手握墨條要垂直,研墨用力均勻,順時針、前後推研墨均可。
㈥ 古代人寫字有研墨的習慣,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用墨塊了
研磨是一種古代文人都會的技能,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備受書法家,文人和一些畫家追捧,但是如今卻人少有人用墨塊了,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使得用墨塊得人墨塊變得少見:第一點、毛筆不像以前那麼多人用了,現在用毛筆的大多數是書法家或者是繪畫的人,而古代的時候只要是個有點文化的人都應該會用毛筆,為什麼呢?因為古代寫字必須用毛筆,沒有毛筆是寫不了字的,古代科技還不夠發達,還不能像現在一樣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筆,所以毛筆便是唯一的選擇,而用毛筆則必然要用墨水。古代也是沒有現在這樣的瓶裝墨水,古代只有出售墨塊的,要自己買回家,自己研磨。所以古人有研磨的習慣,並且只要不是文盲都會研磨。而現在各種各樣的筆供大家去選擇,因為用毛筆寫字的方法既不容易掌握,而且步驟又復雜。而買來的碳素筆或者是鋼筆寫出來又小巧又好看。所以大家一般不會選擇毛筆也就沒人用墨塊了。
總結:墨塊的減少是因為大家的寫作不再以毛筆寫作為主了,需求在大幅度減少。而且墨塊製作過程復雜,價格較貴而現在又有很多可以替代墨塊的方法。墨塊被文人收藏,用處發生了改變。以上是為什麼用墨塊得人減少的原因。
㈦ 研墨的介紹
原名胡韻:號煙雲參禪,筆名研墨(研:取研究、專研、思索之意。墨:取筆墨書文之境),女,漢族,1985年9月5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大學學歷。曾任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於2013年7月卸任),中國散文網駐站作家。當代青年學者,作家,詩詞活動家。